国足飘了? 公开叫嚣全世界球队, 承办却不掏钱, 还要满足3大要求
发布日期:2025-07-27 15:22 点击次数:100
文:景向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近日国足抛出的一则消息在足坛炸开了锅,算是公开向全球球队“下战书”,要办赛事却不愿承担承办费,还附带了一串让人咋舌的要求。
这波操作堪称足坛 “反向操作” 典范:既想搭台唱戏,又不想掏场地费,连对手的差旅食宿都想 “找人买单”。
要知道国际赛事向来讲究“谁主办谁负责”,国足这波打破常规的操作,到底是底气十足的创新,还是另有隐情?这样的 “战书”,真能引来对手应战吗?
国足下挑战书?
国足的这段日子,外界看得头都大,想搞清楚他们到底在忙啥、在变啥,还真得慢慢理一理。
从主帅开始说起吧,足协已经准备换帅,目标挺明确,赶在10月球队集训之前搞定新教练。
中国男足参加东亚杯赛事
德扬·久尔杰维奇现在只是个临时顶班的,谁来接手他自己也不确定,选帅这事可不是第一次折腾了。
2023年一年换了15个主帅,堪称“走马灯”,每次新帅刚摸清队员名字,可能下一场比赛就下课,更离谱的是连负责挑人的专家组这回都不想管了,嫌前几次“背锅”背太狠。
阿根廷国家队
教练换得频,成绩也真不怎么样,那场对印尼的比赛,不少人还记得,一输完社交平台就炸了。
虽然网友们说的确实难听,但数据在那摆着,甚至连官方媒体都出来打圆场,说国足再烂那也是中国队,别伤太狠。
其实不仅仅是成绩糟糕,球迷的心气也在往下掉,这两个月原本安排的9月邀请赛已经砍掉了,现在只剩10月和11月的窗口。
足协还在努力邀队伍,但能不能请到有分量的球队还是个问号,之前有人放话说阿根廷可能来,后来足协赶紧否了,说压根没这回事。
亚洲范围内,像越南、马来西亚这些队也没明确回应,场面不太乐观,不过比赛不只靠国家队顶着了。
这回足协也把U-22和U-18男足拉出来了,要在10月和11月搞几场四国邀请赛,安排得挺密集的。
说白了这就算是“多点开花”战略吧,希望通过不同层级的比赛,把整个国字号的节奏带起来。
看上去国足的问题不只是在场上,也是在台下、制度上、心态上绕不开的事。
教练的问题刚抬头,球迷的信任却已经掉到底了,想爬起来,没那么快,未来到底咋走,除了球场表现,还得看足协怎么操作。
要变得变得彻底,要赢光靠换帅可不够。
但话又说回来,国足被骂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这边举办着比赛,居然不打算花钱,那不花钱谁还玩啊?国足这又是打的什么算盘?
全程外包
这事是这样子的:足协打算在10月和11月办几场男足邀请赛,主打一个“国家队多线作战”,大国脚、小国脚全体出动。
听起来是件热热闹闹的事儿,可真落到地方头上,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想申办比赛?
得先过一道道门槛,截止日明确写着,8月6日前必须把所有材料交上来,不能晚。
东西也不少,一个申办意向函,一封承办城市政府的支持函,还有省级体育局的盖章文件,再来一个详细填写好的《承办赛区基本信息表》。
这还没完,这些材料只是“纸面功夫”,足协拿到材料之后还要评估,评估完觉得你城市靠谱,才可能安排实地考察。
考察怎么搞没明说,但大概率得看球场条件、交通配套、训练基地还有酒店情况,等于说城市这边不光要写得好看,还得“家底够厚”,才有可能拿下这比赛。
不过最让人议论的,不是流程多,而是分工方式。
足协给的规则里写得很清楚:办赛的所有成本,包括场地、布置、灯光、转播设备,甚至酒店接待这些,都得由承办地掏钱。
而比赛本身的商业价值,比如广告收益、转播权益,主导权却还是在足协手里,这种分工方式,让不少人直呼“吃相太难看”。
社交平台上已经有不少吐槽,说这根本不是“合作”,而是“出钱买吆喝”。
有些城市体育局内部人也悄悄吐槽,说这些要求听上去像在办一场国际A级大赛,但主角却只是目前世界排名在百名开外的国足,性价比怎么看都不高。
尤其是还得准备2到3家星级酒店,还不一定是“普通标间”,有可能得满足特殊饮食、健身设备、安保隔离等各种要求。
虽然足协没正面回应这些质疑,但从目前公布的承办标准来看,确实门槛不低,责任不小,投入不少。
可回报到底在哪儿,目前没人能拍胸脯打包票,对很多城市来说,这就是个选择题:要不要上这条“赔本赚吆喝”的船?
有人觉得是提升城市形象的机会,也有人更担心花了钱,最后还要背锅,到最后会有哪些城市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还真得等等看。
而这份申办指南,估计也得在一堆放大镜下继续被反复翻读、琢磨,谁都不想花冤枉钱,更不想被贴上“接盘侠”的标签。
结语
无论国足打的是什么算盘,这纸“特殊战书”已在足坛掀起讨论,若真能促成赛事,或许会成足坛新案例,若无人接招,怕是要沦为笑谈。
毕竟球场靠实力说话,场外规则也得讲情理,这波“省钱操作”最终是惊艳收尾,还是黯然收场?答案或许要等时间给出,但眼下这波热度,国足算是赚足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