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冠军到防疫先锋,大良龙舟人将竞渡精神化为战“蚊”力量
发布日期:2025-07-30 13:21 点击次数:87
烈日当空,草帽底下那张晒得通红的脸笑得格外灿烂。冼鉴元手里的铁锹往地上一杵,汗珠子顺着锹把往下淌。"咱龙舟人啥时候怕过流汗?"他操着浓重的顺德口音朝身旁的年轻人喊话,暗绿色队服后背早已洇出一片深色汗渍。谁能想到,这位正在杂草堆里忙活的"棍叔",三天前刚在澳门国际龙舟赛上捧回金灿灿的奖杯。
苏岗社区这片集体土地突然热闹得像过年。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和戴白手套的社区干部中间,七八个身材魁梧的汉子特别扎眼。徐遇光弯腰薅起一把野草,胳膊上鼓起的肌肉线条跟划桨时一个样。"比赛时十二个人一条心,现在防疫得全城人拧成一股绳!"他抹了把糊住眼睛的汗,顺手把杂草甩进垃圾袋。这位在马来西亚世锦赛上拿过冠军的桨手,此刻清理积水的架势比抢航道还较真。
树荫底下传来叮叮当当的响声。几个龙舟队员正配合着掀翻废弃的轮胎,里头晃荡的雨水在太阳底下泛着油光。"好家伙,这都能养鱼了!"有人打趣道。区政协主席陈卫东拎着铁锹走过来,裤腿沾着泥点子也顾不上掸。这位平时在会议室运筹帷幄的干部,这会儿正跟市监所所长陈之阳比谁清理的垃圾堆更高。远处大良街道办主任麦宇云正猫着腰检查排水沟,后脖颈晒得通红。
龙舟队的捐赠证书还带着打印机的余温。前一天刚在镇政府会议室捐出五千元防疫款,第二天全员就出现在卫生死角。这些能把二十米长的龙舟划出冲锋艇气势的汉子,现在对付蚊子孳生地就像当年在训练场较劲——苏岗社区的老榕树见证过他们凌晨五点的训练,也看着他们此刻把犄角旮旯翻了个底朝天。有居民端着凉茶过来,队员们摆摆手又钻进灌木丛,惊起几只白纹伊蚊。
顺德人骨子里的务实劲儿在这天下午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动员讲话,没有摆拍合影,连瓶装水都是谁渴了自取。区政协常委苏耀江蹲在围墙边刮青苔,眼镜滑到鼻尖都顾不上推。这支临时混编的队伍像极了龙舟竞渡时的配合——打鼓的不用看就知道桨手什么时候发力,就像现在清理垃圾时,铁锹和扫帚总能卡准节奏。
基孔肯雅热的防控通知贴满社区公告栏时,龙舟队正在香港备战。回程路上听说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队长在微信群里发了条语音:"咱回去就干这个。"没人提世界冠军的头衔,就像他们从不会把"同舟共济"挂在嘴边。训练时磨出的老茧现在握着镰刀把格外趁手,晒得脱皮的胳膊挥起铁锹虎虎生风。路过的小孩仰着脸问妈妈:"这些叔叔不是电视里划船的英雄吗?"
暮色染红榕树梢时,二十多吨垃圾装了满满三卡车。队员们瘫坐在石阶上灌凉茶,晒伤的皮肤火辣辣地疼。有人摸出手机看训练视频,画面上劈波斩浪的龙舟和眼前堆成小山的垃圾袋奇妙地重叠在一起。社区主任递来冰镇西瓜,切开的红瓤淌着汁水,活像龙舟鼓上滴落的汗珠。晚风掠过刚清理干净的排水沟,带走了最后一丝异味。
苏岗河的水波映着晚霞,几只白鹭掠过水面。这条他们训练时划过千百次的河道,此刻倒映着岸边崭新的垃圾桶。队员们勾肩搭背往更衣室走,背后传来居民的议论:"这些后生仔,拿冠军和通下水道一样认真。"路灯亮起来的刹那,不知谁起了个头,浑厚的龙舟号子突然响彻巷弄。没有鼓点伴奏的调子飘过刚消杀过的草坪,惊飞了躲在芭蕉叶下的蚊子。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