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韵味
发布日期:2025-08-19 15:20 点击次数:91
人大附中朝阳分校实验学校八(2)班李亚航
宋代诗人赵希迈写过一首《到贵州》,其中我以为最传神的一句便是“云在青山缺处生”。贵州多山,道路多架在山间。向车外望,青黛的山脉连绵,群山环抱之中,便是幽深的山谷,谷上架着座座立交桥。云雾自两山夹缝中悄然涌现,如丝如缕。自苍黛间忽地泻出一丝白色,那白色便向四周扩展,待到你注意到它时,它已近乎将你温柔地拥入怀中了。
贵州的山是温和的,不似泰山之宏大,亦无华山之险峻。贵州的山不高,但极绵长,似地面上翻涌起的层层波浪,又如一只只大手将你捧于掌心。这山使我感受到南国气韵,那是在舒缓、温和下潜藏的一种力量。
南方多雨,贵州亦然。一日在旅店中看书,外面忽然下起小雨,缠缠绵绵,淅淅沥沥。雨珠从窗檐上流下,串成条条丝线。有时雨珠被斜风一吹,轻击窗棂,晕开一个个小水花,水雾从地上升起,渐渐弥漫到空中,远处山脉的灰影也在雾中渐渐隐去了。我看向外面,路上有几个行人,撑着一柄柄灰伞在雨中走着。窗外有几株白木槿,经雨的泼染,那花朵的白色向四处晕开,与远山和行人相映成一幅水墨画。我的心也随着这画中的笔墨勾勒而变得舒缓、沉静了。
由雨便想到贵州的水。那天在甲秀楼上,看桥下的江水流过,已近傍晚,夕阳平铺在江面上,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江水流过桥洞时,仿佛盈盈地盛着一个个金色的小太阳,那江水真平静得可爱,就那样静静地淌着,若不是那粼粼的波光,真会令人以为是一匹素净的白练。江水悠悠,日影绰约,时间就这样悄然流过,江心的波纹,宛如岁月的低吟浅唱。
甲秀楼旁,有一条小街,王阳明龙场悟道后曾居于此。他在《传习录》中形容悟道之感“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也”。或许,正是贵州山水间那份舒缓与平和,给了他开悟的机缘。
古人常用山水来譬喻禅理乃至人生,山水赋予人们无尽的教诲与指引。山水无言,自然无声,却以最温婉、最不引人注意的方式,悄然渗入生活,丰富文化,陶冶品性,塑造人格。这场山水之旅,让我充分领略到贵州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