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有言在先:告诉美国要撤走在亚洲及其它海外地区部署的核武器及导弹防护系统。如果美国不干的话,中方也将相应对等仿效
发布日期:2025-10-11 06:27 点击次数:70
美国把中程导弹悄悄搬到中国家门口,这套系统能发射射程20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覆盖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目标。 可它刚落地,中国外交官就在联合国直指其名要求撤走,军事专家更是直言:这玩意儿敢开火,第一次发射就会成为最后一次。
2025年9月,美军以联合演习为名,将“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运抵日本岩国基地。 这已经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第二次玩这种“临时部署变长期驻扎”的把戏。 去年4月,他们用同样手法把“堤丰”弄进菲律宾,承诺短期停留,结果至今没走。
“堤丰”系统能发射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战斧”巡航导弹和“标准-6”导弹。 从菲律宾部署点发射,威胁范围可覆盖中国东南沿海;若在日本常态化部署,更能将中国更多关键区域纳入射程。 军事专家指出,这套系统本质是战略进攻性武器,却被包装成“防御性”装备。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在联合国直接点名美国,要求其“放弃开发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尽快撤走在亚洲国家部署的‘堤丰’中导系统”。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在外交场合表达强烈反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早在8月就明确表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国在亚洲国家部署“堤丰”中导系统。
美国一直在尝试突破亚太地区的导弹部署限制。 从菲律宾到澳大利亚再到日本,“堤丰”系统的部署步步推进。 美军试图通过所谓“出入自由、动态聚优”的部署方式,在西太平洋方向缩短军事响应时间,提升对抗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中国军事专家张学峰直指“堤丰”系统的技术软肋:“战斧”巡航导弹飞行速度慢、突防能力差,根本不具备隐身性能;而“标准-6”导弹射程有限,难以对大国纵深构成实质威胁。 他更警告,若美国真敢用这套系统攻击“高端对手”,其第一次发射很可能就是最后一次。
中国在2025年9月3日的阅兵式上公开展示了多型高超音速导弹。 东风-17擅长破解“第一岛链”,东风-26D针对“第二岛链”,鹰击-21则是空射弹道导弹。 这些导弹飞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强,现有反导系统难以拦截。
同时,中国还展示了完整的反导防空体系。 从“红旗-9C”负责末段反导,到“红旗-19”对弹道导弹实施末段区域拦截,再到“红旗-29”具备大气层外中段反导能力。 这套系统采用机动发射方式,可灵活应对不同方向威胁。
美国在韩国部署的“萨德”系统理论上能拦截40-150公里高度的目标,但面对高超音速武器基本无效。 这些武器在大气边缘“打水漂”式的飞行轨迹,让现有反导系统难以捕捉。 中国距离韩国如此之近,“萨德”的预警和反应时间根本不够。
日本允许美国部署中导系统,表面是强化同盟,实则暗藏自身军事转型企图。 日本不仅计划部署射程1000公里的改进型12式导弹,还引进“战斧”巡航导弹,谋求从“被动防御”向“主动进攻”转型。
俄罗斯也对美国在日本的导弹部署反应强烈。 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明确表示,这构成“直接战略威胁”,并警告如果日本不重新考虑决定,俄罗斯将采取“适当的军事技术措施”。
中国裁军大使李松早在2022年就指出,美国应“放弃发展部署全球导弹防御系统,不寻求在亚太及欧洲部署陆基中导”。 两年多过去,美国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孙晓波在2024年再次强调,美国“在其他核武器国家周边抵近部署核武器、全球反导系统、陆基中导等战略力量”,严重破坏全球战略稳定。
美国一味追求绝对战略优势,相继退出《反导条约》、《中导条约》等重要军控条约。 他们在亚太地区复制北约“核共享”模式,刺激军备竞赛,破坏地区和平稳定。 美英澳核潜艇合作更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构成严重核扩散风险。
中国始终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 中国将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不参与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 中国发展核武器只为慑止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遭到核袭击时实施反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