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偷窃,厕所窃听,斯大林晚年多疑,赫鲁晓夫曝光“他连自己都不信”
发布日期:2025-10-26 17:03 点击次数:133
越南领导人胡志明访苏时像粉丝一样掏出一本杂志请斯大林签名,斯大林爽快签下名字,却在客人离开后派特工偷回杂志,只因担心签名被“滥用”。 这位曾指挥千军万马的领袖,晚年连一笔签名都视为威胁。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直言:“斯大林不相信任何人,甚至不相信自己。 ”
多疑的日常,试毒、窃听与密道
斯大林的多疑渗透在生活每个角落。 在孔策沃别墅用餐时,每道菜必须由工作人员当面试毒他才肯动筷。从克里姆林宫回别墅的路线从不重复,司机每次需按他临时指定的路线绕行。
1943年他命令贝利亚对美国大使馆实施“金唇行动”,将窃听器藏入木制国徽,窃听持续7年才被发现。 1993年翻修克里姆林宫时,工人还在他办公室地板下发现一条密道。
他甚至怀疑身边人格鲁吉亚籍工作人员是贝利亚安插的眼线,下令全部更换。贴身秘书波斯克列贝舍夫和警卫长弗拉西克侍奉他数十年,最终仍被解职入狱。
权力试探,假意退位与偷听会议
赫鲁晓夫回忆,在一次苏共中央会议上,斯大林突然沉默扫视全场,随后宣布:“我老了,该卸任了。 ”全场死寂中,马林科夫急忙表态“党和国家离不开您”,斯大林才满意点头。
他常借口离席,躲在暗处偷听下属是否议论自己。 连晚年最信任的牙医,也因“克里姆林宫医生案”被他怀疑为西方间谍,多名医生被指控“用治疗手段暗杀领导人”。
孤独的囚徒,亲叛亲离与自我禁锢
斯大林在别墅常深夜独坐书房,反复检查文件是否被下毒或篡改。 他的家人纷纷远离:长子战场牺牲,次子酗酒死亡,第二妻子自杀,唯一女儿与他决裂后移居美国改姓。 赫鲁晓夫描述:“他害怕孤独,常深夜召人谈话,无人敢真心回应。 ”
1953年3月1日晚,警卫发现斯大林倒地昏迷,却因“未经许可不得入内”的规定拖延十余小时才救人。 弥留之际,那些被他视为“阴谋家”的医生成了最后抢救他的人。
多疑的代价,清洗与信任崩塌
斯大林的疑心催化了政治清洗。 1937-1938年,超68万人被处决,包括5名元帅中的3人、15名集团军司令中的13人。 1952年苏共十九大后,他仅因莫洛托夫“在美国乘火车有私人车厢”的荒谬推测,将其踢出领导层。 这种恐惧蔓延至全社会:李光耀1970年访苏时感慨,“连厕所都像有人监视思想”。#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