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长虹为啥不搬去成都,在绵阳当老大更受宠,成本低日子稳

发布日期:2025-11-20 08:06    点击次数:159

每次在网上瞅见“长虹为啥不搬去成都”这种问题,我就想笑。

真的。

这问题问得,就好像在问一个在村里当首富、有田有地有威望的土财主:“你为啥不去京城跟那帮王爷贝勒们挤筒子楼呢?”

你觉得这问题,那土财主听了是会陷入沉思,还是会觉得你有点天真得可爱?

很多人,尤其是刚出社会的年轻人,脑子里有个钢印一样的逻辑:但凡是好东西,就得往大城市里扎堆。公司总部要去北上广深,人才要往省会跑,仿佛离开了霓虹灯和CBD,连呼吸都带着一股土味儿。

所以,当他们看到长虹这么个浓眉大眼的“共和国长子”,居然死心塌地地窝在绵阳这个三线城市,就觉得特别拧巴,特别不“上进”。

要我说,这恰恰是长虹,或者说,是那一代经历过风浪的企业家们,最牛的地方。

他们比谁都拎得清一个道理:面子是给别人看的,里子才是自己过日子的。

你以为长虹不想去成都?成都,天府之国的心脏,西南地区的流量密码,谁不眼馋?那儿有最靓的仔,最新的风口,随便开个会都能碰上几个投资人。搬过去,公司的PPT上都能多写几行金光闪闪的字,招聘启事一发,简历能把邮箱挤爆。

多有面儿啊。

但企业过日子,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天天开party。面子风光,一晚上就过去了;里子要是破了,那可是要命的窟窿。长虹守着绵阳,守的就是那份天塌下来都能兜得住的“里子”。

这事儿你得从根上捋。

长虹是哪儿来的?它是“三线建设”的产物。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紧张,国家怕宝贝疙瘩都放在沿海城市被人一锅端了,就在西部山沟沟里藏了一大批军工企业。绵阳,就是那时候被选中的“藏宝地”之一。

你品品这个出身。长虹从娘胎里出来,就不是一个“市场化”的宠儿,它是个“战略性”的棋子。它的基因里,刻着“稳定”、“安全”、“自成体系”这些词。它不像今天那些互联网公司,揣着个BP(商业计划书)就能在咖啡馆里诞生,融到钱就能在任何一个写字楼里开张。

长虹的诞生,是推土机、水泥、钢筋,是一代人的青春和汗水,在荒山野岭里硬生生砸出来的一座城。它的厂房、它的宿舍区、它的子弟学校、它的配套供应链,几十年来,像老树盘根一样,跟绵阳这座城市长在了一块儿,血脉相连。

现在你让他搬家?

那不叫搬家,那叫“移魂大法”。你以为只是把总部的牌子从绵阳摘下来,挂到成都的写字楼里?天真了。跟着动的是什么?是数以万计的员工和他们的家庭,是上百家给它做螺丝、做外壳、做线路板的配套小厂,是几十年磨合下来一个眼神就能沟通的生产默契。

把这棵老树连根拔起,再栽到成都那片看起来更肥沃但完全陌生的土壤里,你猜是活得更好,还是直接水土不服死给你看?这笔账,但凡脑子没被门夹过的企业家,都会算。

再说说人情世故。

长虹在绵阳,那是什么地位?独孤求败,是绝对的“市宝”。绵阳的GDP、就业、税收,长虹一家就扛起了半边天。你说长虹打个喷嚏,绵阳会不会感冒?绝对会。

这种关系下,你猜绵阳市政府会怎么对它?那不是“招商引资”的客气,那是“供祖宗”的虔诚。要地给地,要政策给政策,遇到麻烦了,市长书记可能比长虹的董事长还着急。这种“捧在手心里”的偏爱,是成都给不了的。

成都是个大美女,追求者众。今天来了个互联网巨头,明天落户个新能源新贵,后天又来了个世界五百强。你长虹虽然家大业大,但在成都那张长长的“贵宾名单”上,也得排队领爱的号码牌。你想要块地?后面一堆人抢着出更高的价。你想走个绿色通道?不好意思,前面还有更“绿”的。

一个是把你当唯一,一个是把你当之一。换你,你怎么选?

这事儿就像谈恋爱。找个没那么漂亮但满心满眼都是你的,还是找个美若天仙但备胎无数的?日子过久了,你就知道,那种被坚定选择的安全感,千金不换。

然后,咱们聊点最俗的,钱。

制造业是什么?制造业就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苦哈哈生意。它不像金融,玩的是钱生钱的魔法;也不像互联网,烧的是投资人的热钱。制造业的每一个利润,都是从生产线上一个一个零件抠出来的。

成本控制,是制造业的命根子。

成都的写字楼租金多少?一个技术工人的工资多少?员工在成都租个房要花掉工资的几分之一?这些都是悬在头上的刀。长虹几万员工,光是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搬到成都去,一年要多花多少个“小目标”?

这些省下来的钱,投到研发上,买几台新设备,它不香吗?

而在绵阳,一切都刚刚好。房价没那么离谱,员工干几年能买得起房,安得了家。人心就稳了。职业技术学校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踏实肯干的技术工人,他们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就想学门手艺,安安稳稳过日子。这种“低流动性”的人才结构,对需要长期技术积累和熟练工人的制造业来说,简直是天堂。

你以为成都人才多?是,博士硕士满地走。但人家想去的是腾讯、是阿里,是穿着格子衫就能改变世界的互联网公司,有几个愿意一头扎进车间,对着一堆机器零件耗上十年?

长虹需要的,不是一群最聪明的“雇佣兵”,而是一支最忠诚的“子弟兵”。这支队伍,只有绵阳这片土壤才能养得出来。

所以你看到了吗?

长虹不搬家,不是因为它傻,恰恰是因为它太聪明了。它看透了浮华背后的本质,做出了一个无比“现实主义”的选择。

这背后,其实是一种深刻的“错位竞争”智慧。

当所有人都挤破头往一线城市冲的时候,它选择了深耕自己的根据地。这就好比打仗,别人都在正面战场上拼得你死我活,它悄悄地把自己的后方基地打造得固若金汤,粮草充足,兵强马壮。

它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我就是一个搞制造业的。我的战场不在CBD的会议室里,而在轰鸣的车间里;我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商业模式有多性感,而是我的产品质量有多硬,成本控制有多牛。

想明白了这一点,什么省会的光环,什么都市的虚荣,都成了浮云。

这事儿对我们普通人其实也有启发。我们总被一种声音裹挟着,要去大城市,要进大公司,要过“人上人”的生活。但很少有人停下来问问自己:我到底是谁?我的“根据地”在哪?什么地方才能让我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不是所有鱼都适合在大海里搏击风浪,有些鱼,在池塘里也能长成巨无霸。

长虹的选择,就是一种超越了地理位置的清醒。它知道,企业的强大,最终不取决于你站在多亮的聚光灯下,而取决于你的根,扎得有多深。

说白了,长虹不是“留”在了绵阳。

是绵阳和长虹,早就长成了一体。

这事儿,你怎么咂摸味儿?评论区里碰一碰。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