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欧洲慌了!德媒承认:当年甩给中国的活,现在成了命门

发布日期:2025-11-23 04:52    点击次数:55

德国人最近在媒体上说了句大实话,听完让人真是五味杂陈。

《世界报》最近发了篇文章,标题起得挺有意思——《天才却也残酷——中国是如何变得如此强大的?》。里面有几段话说得特别直白,大意就是:中国之所以这么厉害,是因为把所有又脏又累的活儿都接下来了,而欧洲人当年嫌这些活儿又脏又累,全都甩手不干了,结果现在才发现自己把命根子给丢了。

你说这事儿有多讽刺?当年西方国家一个劲儿地把稀土提炼、重工业这些“不体面”的产业往外推,嘴上说是为了环保,为了产业升级,实际上呢?就是嫌弃这些活儿利润薄、污染大、太辛苦。那会儿他们觉得自己多聪明啊,把这些苦差事全扔给别人,自己就坐在办公室里搞金融、做品牌、赚快钱。

可现在呢?风水轮流转了。

咱们先说说稀土这档子事儿。你可能不太了解稀土到底是个啥,简单说吧,这玩意儿就像工业领域的“维生素”,电动车要用它,手机要用它,风力发电机要用它,就连战斗机上都离不开它。没有稀土,现代工业基本上就得瘫痪。

关键是什么呢?现在全球90%以上的稀土精炼都在中国手里。你没听错,是90%以上。这个比例高到什么程度?基本上就是说,全世界想要用稀土,都得看中国的脸色。

德国媒体在文章里说得倒也诚实,他们承认这个局面是怎么来的——是西方国家自己主动放弃的。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代那会儿,美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都有稀土矿,开采能力也不差。可是呢,提炼稀土这个过程太麻烦,污染大、成本高、周期长,资本家算盘一打,觉得不划算。

于是怎么办?干脆把这些产业打包送到中国去。反正中国那会儿环保标准没那么严,人工成本也便宜,让中国人去干这些脏活累活,他们自己就等着用便宜的稀土产品不就行了?

你看,这就是当年西方的如意算盘。他们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把又脏又累的活儿甩出去,自己坐在家里数钱。结果没想到的是,几十年过去了,中国不光把这些“脏活累活”接下来了,还把技术给吃透了,把产业链给建全了,最后把整个行业都给拿下了。

现在回过头来,德国人自己都得承认:“是我们主动向中国交出技术,为了换取更低的生产成本。”这话说得多酸啊,就差直接说“我们当年瞎了眼”了。

不过啊,我觉得这里面有个很大的问题。德国人说中国是“承担了所有的脏活累活”,这话听着好像是在夸我们能吃苦,实际上呢?这是在贬低咱们的技术能力和战略眼光。

说白了,稀土提炼根本就不是什么简单的“脏活累活”。这玩意儿技术含量高得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中国能在这个领域做到世界第一,靠的不是“不怕脏不怕累”,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技术积累,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是从开采到提炼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你知道中国在稀土永磁材料、镓和锗的提纯技术上有多少专利吗?那可是实打实的技术壁垒,不是随便谁想学就能学会的。而且这些年中国在环保技术上也没闲着,绿色冶炼、清洁生产,该投入的都投入了。

反倒是西方国家,当年享受了中国稀土带来的各种好处——便宜的电子产品、先进的军事装备、快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全都离不开中国的稀土供应。现在呢?吃饱喝足了,反过来指责中国“垄断资源”。

这不是典型的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吗?

更有意思的是,德国媒体这篇文章里透着一股子矛盾劲儿。一方面,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战略是对的,建议德国“向中国学习”“搞战略性再工业化”;另一方面呢,又放不下架子,还要强调中国是靠“国家干预”“低环保标准”才成功的,好像只有这么说,才能证明西方的制度还是更优越似的。

你说这叫啥?这就叫既想立牌坊又想当表子。承认中国厉害吧,自己面子上挂不住;不承认吧,现实又摆在那儿,不承认也不行。所以就只能搞这种话术,把中国的成功说成是“天才但也残酷”。

“天才”是什么意思?就是承认中国的长期规划和执行力确实牛。“残酷”又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中国把产品往外卖,冲击了他们的市场,让他们难受了。

可问题是,当年制定全球化规则、到处宣扬自由市场的不就是你们西方吗?现在中国按照你们的规则玩,而且玩得比你们还好,你们就受不了了?这不是双标是什么?

说到底,欧洲今天的困境,根子还是在自己身上。他们当年为了赚快钱,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把工业基础给掏空了。什么制造业、重工业,该转移的转移,该关闭的关闭,全都放弃了。

那会儿他们觉得自己进入“后工业时代”了,搞金融、搞服务业就够了,制造业那些“低端产业”不需要了。结果现在发现,没有制造业支撑的经济,就像是没有地基的高楼,看着光鲜,一刮风就倒。

你看看德国汽车工业现在的惨状就知道了。曾经多牛啊,奔驰、宝马、大众,哪个不是响当当的牌子?可是这些年呢?在电动车时代被中国车企按在地上摩擦。为啥?因为电动车的核心是电池、电机、电控,这些东西都需要稀土,而稀土的供应链牢牢掌握在中国手里。

德国人现在想搞电动车,原材料得从中国买,电池技术得向中国学,就连生产设备都要从中国进口。你说这叫什么?这叫被人卡了脖子。

所以德国媒体才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没有耍诈,是我们主动放弃的。”这话说得多无奈啊,可是有什么用呢?覆水难收,产业链一旦失去,想要重建谈何容易?

我看这事儿最大的讽刺在于,西方国家一直以来都把自己当成世界的老师,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教育别人应该怎么发展,应该遵循什么模式。可是现在呢?他们自己把牌打得稀烂,反倒要向“学生”学习了。

德国媒体能说出“向中国学习”这话,其实已经算是迈出了一大步。起码比那些死不认账、天天抹黑中国的人强多了。可是光说不练也没用啊,真要学中国,就得学会中国的长远眼光,学会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学会为了未来愿意承受短期的困难。

你觉得欧洲做得到吗?我看够呛。他们那套制度,决定了政客只会考虑下一次选举,资本家只会考虑下一季度的财报。让他们搞几十年的长期规划?让他们为了战略目标牺牲眼前利益?想都别想。

说一千道一万,中国今天在稀土领域的地位,不是偷来的,不是抢来的,是自己一步一步干出来的。当年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儿,咱们接下来了;别人看不上的技术,咱们钻研透了;别人不愿意投入的产业,咱们建起来了。

到头来,那些当年嫌弃“脏活累活”的人,现在发现自己离不开这些“脏活累活”了。这就是现实,也是历史给我们的教训。

欧洲人现在后悔有用吗?晚了。世界已经变了,规则也在变。谁掌握了核心资源,谁就有发言权;谁控制了产业链,谁就能定义未来。这个道理,中国人早就懂了,而欧洲人,还在那儿纠结自己的“优越感”呢。

你觉得欧洲还有机会翻身吗?还是说,他们会继续在焦虑和矛盾中打转?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