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真实的康熙是个怎样的人?
浏览量:    所属栏目:【公司动态】    时间:2023-08-09
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灭鳌拜,平三藩,统一台湾,西北平叛。得人心者得天下,康熙是个怎样的皇帝

先给大家看康熙五十六年的遗诏。

朕少时天禀甚壮,从未知有疾病。今春始患头晕,渐觉消瘦。至秋月塞外行围,蒙古地方水土甚佳,精神日健,颜貌加丰,每日骑射亦不觉疲倦。回京之后,因皇太后违和,心神忧瘁,头晕频发。有朕平日所欲言者,今特召尔等面谕。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公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为国家久违之计而已。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奏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国素非和,我今取之甚易,但念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翦灭闯寇,入承大统。昔项羽起兵攻秦,后天下卒归于汉,其初汉高祖一泗上亭长耳。元末陈友谅等并起,后天下卒归于明,其初明太祖一皇觉寺僧耳,我朝承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耳。今联年将七旬,在位五十余年者,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予凉德之所致也。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自黄帝甲子至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称帝者三百有余,但秦灭以前三代之事不可全信。始皇元年至今一千九百六十余年,称帝而有年号者二百一十有一。朕何人,斯自秦汉以下在位久者,朕为之首。古人以不矜不伐,知足知止者为能保始终。览三代而后帝王践祚久者,不能遗令闻于后世。寿命不长者,罔知四海之疾苦。朕已老矣,在位久矣,未卜后人之议论如何,而且以目前之事不得痛苦流涕,预先随笔自记,而犹恐天下不知吾之苦衷也。 自昔帝王多以死为忌讳,每观其遗诏,殊非帝王语气,并非中心之所欲言,皆昏瞀之际觅文臣任意撰拟者。朕则不然,今预使尔等知朕之血诚耳,当临御至二十年,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五十七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朕年将七十,子孙曾孙百五十余人,天下粗安,四海承平,虽不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但孜孜汲汲,小心谨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惮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概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侈然自放,耽于酒色所致,此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净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 朕为前代帝王剖白,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一人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消息。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似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净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 昔人每云帝王当举大纲,不必兼总细务。朕心窃不谓然,一事不谨,即贻千百世之患,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故朕每事必加详慎。即如今日留一二事未理,明日即多一二事矣。若明日再务安闲,则后日愈多壅积。万机至重,诚难稽延。故朕莅政无论巨细,即奏章内有一字之厄,必为改定发出,盖事不敢忽,天性然也。五十余年,每多先事绸缪,四海兆人亦皆戴朕德意,岂可执不必兼总细务之言乎? 朕自幼强健,筋力颇佳,能挽十五力弓,发十三握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枉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不及百分之一!幼龄读书,即知酒色之可戒,小人之宜防,所以至老无恙。自康熙四十七年,大病之后过伤心神,渐不及往时,况日有万机,皆由裁夺!每觉精神日逐于外,心血时耗于内,恐前途倘有一时不讳,不能一言,则吾之衷曲未吐,岂不可惜!故预于明爽之际,一一言之,可以尽一生之事,岂不快哉! 人之有生必有死,如朱子所言,天地循环之理,如昼如夜。孔子云“居易以俟命”,皆圣贤之大道,何足惧乎!近日多病,心神恍惚,身体虚备,动转非人扶掖,步履难行。当年立心以天下为己任,许死后而已之志,今朕抱病怔忡健忘,故深惧颠倒是非,万机错乱,心为天下尽其血,神为四海散其形。既神不守舍,心失怡养,目不辨远近,耳不分是非,食少事多,岂能久存?况承平日久而人心懈,福尽祸至,泰去否来,元首丛脞而股肱惰。至于万事隳坏而后必然招天灾人害,杂然并至,虽心有余而精神不逮,悔过无及,振作不起,呻吟床榻,死不瞑目,岂不痛恨于未死!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至不克令终。又如丹毒自杀,服食吞饼,宋祖遥见烛影之类,种种所载疑案,岂非前辙?皆由辨之不早,而且无益于国计民生。汉高祖传遗命于吕后,唐太宗定储位于长孙无忌。朕每览此深为耻之,或有小人希图仓卒之际废立可以自专,推戴一人,以期后福。l一息尚存,岂肯容此辈乎! 朕之生也,并无灵异,及其长也,亦无非常。八龄践祚,迄今五十七年,从不许人言祚符端应,如史册所载,景星、庆云、麟凤、芝草之贺,及焚珠玉于殿前,天书降于承文,此皆虚文,朕所不取。惟日用平常,以实心行实政而已。今臣邻奏请立储分理,此乃虑朕有猝然之变耳。死生常理,朕所不讳,惟是天下大权当统于一。十年以来,朕将所行之事所存之心,俱书写封固,仍未告竣,立储大事,朕岂忘耶?天下神器至重,倘得释此负荷,优游安适,无一事婴心,便可望加增年岁,诸臣受朕深恩,何道俾朕得此息肩之日也。朕今气血耗减,勉强支持,朕有误万机,则从前五十七年之忧勤,岂不可惜!朕之苦衷血诚一至如此。没览老臣奏疏乞休,未尝不为流涕。尔等有退休之时,朕何地可休息耶?但得数旬之怡养保全,考终之生死,朕之欣喜,岂可言罄!从此岁月悠久,或得如宋高宗之年,未可知也。朕年五十七岁方有白发数茎,有以乌须药进者朕笑却之曰“古来白须皇帝,有及朕若,须鬓皓然,岂不为万世美谈乎!”初年与朕共事者,今并无一人后进新升者。同寅协恭奉公守法,皓首满朝,可谓久矣!亦知足矣! 朕享天下之尊,四海之富,物无不有,事无不经。至于垂老之际,不能宽怀瞬息,故视弃天下犹敝履,视富贵如泥沙也。倘得终于无事,朕愿已足。愿尔等大小臣邻,念朕五十余年,太平天子,丁宁反复之苦衷,则吾之有生考终之事毕矣。 此谕已备十年,若有遗诏,无非此言。披肝露胆,罄尽五内,朕言不再。

我个人觉得他真的算是皇帝里最诚恳的一个了。他把一些事情看得很透,比如所谓祥瑞,所谓生死,所谓无为,所谓贤愚。这些放在前代皇帝里,不管哪朝,或许也不乏通透明彻之君,但是能像他一样说出来的真没有几个。

你看大家都在夸的雍正,尚且服食丹药企图长生,无论其动机如何,也总是希望自己多活久一点;中国唯一女帝武则天,尚且人造祥瑞于洛,试图让自己得位顺正;汉高祖刘邦定鼎中原,尚且自称赤帝之子斩白蛇而揭竿,称帝后还要说自己乃是龙入梦其母而诞;舜帝号称垂拱,还要在晚年南巡天下以求政治。凡此种种,皆是人之本性,帝王之本性,无可非议。大家干这些事的时候心里明不明白呢?明白,但还得做。

但是康熙自己说,不信祥瑞,也没有异象,我就是个人,不是天上掉的神仙,我也有生老病死,身体衰弱,精神不济,没得办法嘛。我虽然也出去旅旅游看看景,但是咱没乱花钱呀,跟国家基础建设比起来,我旅个游才百分之一。至于那些前辈们乱七八糟的晚年生活,我也看明白了,老糊涂了就会有人越俎代庖,与其那样还不如趁我现在清醒,赶紧先把自己想说的说明白了,以后省得出那么些个乱子。哎呀呀,我老啦,早晚得退休,也早晚会死。想想这辈子,真挺累的。你们当大臣的能退休回家含饴弄孙,我咋整,谁能给我放个长假呢?不过总结一下,我这一生虽然累,但是我自认为还说得过去,虽然不能说我治下天下大同了,但是总体是向好发展嘛。行啦,想说的说完了,拜拜。

(他的小孙子乾隆跟康熙比起来,乾隆就是个那个。)

夸完了,也得说说他那些污点。

首先,关于储位之事并非像他自己所说那样,坚决跟前辈们划清界限,康熙晚年九龙夺嫡也算是一桩惨案了。这其实就是康熙自己对于储位之事也没有个谱。大家所说的“正剧”《康熙王朝》其实并不正,里面有太多瞎说八道,比如太子和大阿哥党争,最后一集先是千叟宴出现明珠索额图,事实是明珠47年病死,索额图死得更早,42年被康熙下旨处死;后来结尾朝会出现太子和大阿哥,事实是太子在47年被废,48年复,51年再废并终生圈禁宗人府到死,大阿哥被囚就没再放出来过。也正是因为康熙废立反复,皇子和大臣们才纷纷结党以图后贵,后期朝局才一再动荡。

然后是重头戏,勿为汉蒙所学。据说是西洋教士进贡计算器一个,康熙学会之后发现这个玩意有点东西。根据史料记载,康熙对于西方来的几何数学、乐器、火器、医药都懂一些,有的还很精通,这说明他能明白一个计算器在某些方面的战略价值——比如开启民智,比如武器制造。毕竟,康熙自己说的:“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卷270,康熙五十五年十月二十六日条)。这也意味着,他也大致明白西方对于自己国家的威胁。对于一个传统的中国帝王来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儒家才是稳定统治的利器,这些超出儒家范围的东西一旦让民间学去,特别是让非皇族却人数众多的汉蒙学去,无异于受人以利刃,故而语重心长的告诉自己儿子,这好东西啊不要给他们,潜台词其实是咱们自己留着用,但他儿子和孙子显然没有悟出来这层道理。也是,一帮人天天想着赶紧当皇上,哪有心思搞这些乱七八糟,皇上说不让学就不学呗。其实你想想,假如这些儿孙们有但凡一个爱学习的,在皇族内部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清末也不至于弄个大臣往外国船上弄屎尿血啥的。

最后,文字狱不能不提。虽然康熙朝的文字狱跟乾隆没法比,但毕竟是他这儿开了先例,明史案,王锡侯案,南山集案等等十一起,桩桩涉及人命,的确是导致思想禁锢民智不开的重要原因。

—————————————

为啥说康熙说勿为汉蒙所学是想自己用呢?因为他就是自己用了啊。

康熙皇舆全览图,遣中外大臣十数人,耗十年之功,利用当时西方最新的天文观测和星角三角测量法,采取梯形投影法以40万:1的比例绘制,大家可以去看看,跟现代地图相差无几,十分精细。

律历渊源,对前朝历法、西洋乐法、十二平均律、西方中世纪数学、近代对数、计算尺均有记载,里面还有几何原本呢。

火药武器,南怀仁负责设计监造了康熙时期近半数火炮,制造工艺比后来还好,乌兰布通一战之后火器营也成了常备军。

医药,金鸡纳霜和牛痘就不用说了吧。

至于他对“西方有威胁”这个事情的认知,除了上文提到的他自己说过的话,异域录也可以从侧面证实他对西方有所重视。啊对了,他还顺手搞了个大新闻,反制罗马教廷的礼仪禁令。直到今天,大陆教会也不受梵蒂冈那些老头子制约。

———————————————

康熙其人,有功有过。无论功过,均基本受制于中国传统帝王的限制:由于帝王传统,他诛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定西藏,收蒙古,灭噶尔丹,制准噶尔,与俄罗斯划界,与朝鲜安边,开海禁与日欧贸易,遣大臣与中亚外交;也是由于帝王传统,他禁海,兴文字狱,蒙蔽民智,区别满汉。时代所限,环境所限,传统所限。但总的来说,功多于过,智大于昏,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不太好找的真诚的皇帝,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1、《实事求是做实验》
  ……
  囊萤读书,朕曾于热河取萤数百,盛以大囊,照书字画竟不能辨。此书之不可尽信者也。

  然亦有似乎荒邈,而竟实有其事者。东方朔记北方有层冰千尺冬夏不消。今年鄂罗斯来朝,以彼国地图呈览,问其人。云“其地去北极二十度以上,名为冰海,坚冰凝结、人不能至。”始知东方朔所云不谬。

  事实证明,收集萤火虫照明读书是不可能的,东方朔说北极的冰常年不化是真的。

  2、《唱音阶》

 皇上这年64了,见了新来的传教士就当着人的面唱起音阶来,而且还让传教士跟着他唱,还会弹古钢琴,这人真的超好玩。

  3、《会抓鱼》

 脑补了一个多动症儿童

  4、非常尊重他人,给人批注书的时候,是写纸条夹在里面,然后再想想乾隆……


  “癸未八月廿三日,灯下见皇上所看《历学疑问》,小圈如粟米,大点如蝇脚,批语尚用朱笔,蝇头细书,另书纸条上,恐批坏书本。又有商量者,皆以高丽纸一细方,夹边缝内以识之。安溪师请上批抹,上云“他用几十年工夫做成一部书,我何以就一人意见轻行批驳。”————李光地《榕村续语录》


  5、调戏和尚结果被和尚反调戏

  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时:初三游灵岩,至元墓,大和尚接见,上问曰:“你在山中曾见龙虎么?”和尚答曰:“虎是时常见的,龙是今日始见。”又问和尚曰:“你有老婆否?”和尚启曰:“和尚有两个老婆;一个姓汤,一个姓竹。”上笑而是之,赐白金二百两。

  和尚说的是汤婆子(冬天暖手的)和竹老婆(夏天竹编的抱枕)

  6、会弹钢琴

  高士奇《蓬山密记》云:康熙的畅春园渊鉴斋内,置有西洋乐器,特别“有内造西洋铁丝琴(即钢琴),弦一百二十根,上亲抚《普唵咒》一曲。”

  《普庵咒》不仅是著名的佛教咒语同时也是古琴著名曲目。所以康熙是用钢琴弹了古琴的谱子,这人真的是又文艺又摇滚……

  7、武力值高
  康熙的武力值

  查阅《清宫武备》一书,记载了一些皇帝用弓,一部分标出了拉力,对书中标明拉力的弓进行了拉力换算。

  根据该书101页所述,“力”是弓的一种术语,每“力”为九斤十四两,清制一斤等于16两,据查,清朝1斤=598.4克。则一力=5909.2克=清制158两=清制9.875斤,而1磅=453.59237克,于是得出下列结果:

  第31页上,圣祖御用桦皮弓1,弓主人:康熙。长度为178.5厘米,十一力,换算后合清制108.625斤,公制65千克,143.3磅。

  第31页下,圣祖御用桦皮弓2,弓主人:康熙。长度为178.5厘米,七力半,换算后合清制74.0625斤,公制44.319千克,97.7磅。

  第34页,高宗御用牛角金桃皮弓,弓主人:乾隆。长度为177厘米,三力,换算后合清制29.625斤,公制17.7276千克,39磅。

  第101页,世祖御用花桦皮弓,弓主人:顺治。长度为178厘米,七力,换算后合清制69.125斤,公制41.3644千克,91.19磅。

  第105页,世宗御用桦皮弓,弓主人:雍正。长度为179厘米,四力半,换算后合清制44.4375斤,公制26.56千克,58.624磅。

  第106页,高宗御用吉庆锦弓,弓主人:乾隆。长度为179厘米,五力半,换算后合清制54.3125斤,公制32.5千克,71.65磅。

  第107页,高宗御用黑角桦皮弓,弓主人:乾隆。长度为178厘米,七力,换算后合清制69.125斤,公制41.3644千克,91.19磅。

  第108页,文宗御用金桃皮弓,弓主人:咸丰。长度为177厘米,五力,换算后合清制49.375斤,公制29.546千克,65.1378磅。


  顺治乾隆和康熙都有七力的弓,只有康熙有十一力的弓,而且他是真的很大力,出去亲征的时候还让人给他快递十三力的弓去,因为他要用。

8、科学家属性

  康熙最喜欢数学,包括几何、代数,尤其喜欢摆弄各种测量工具,如半圆仪、圆规、几何多面体模型,还有世界最先进的盘式手摇计算机。据法国传教士白晋回忆,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康熙把业余时间全部放在学习数学上。各种数学定理公式口诀烂熟于胸,数学仪器的应用也熟练自如。

  我们在解数学解方程时,会用到"元"、"次"、"根(解)"等概念。最早提出这些术语的中文翻译就是康熙。

  康熙虽然聪颖过人,但是听外籍教师讲课并不轻松。因为南怀仁等人的汉语和满语水平有限,日常会话还能够勉强对付着,而要将严谨而高深的科学知识表达出来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而当时课本多是外文,即使中译本也是半通不通的。这样,学习中就必然有许多精力被消耗在语言沟通上,进度不快。

  不过由于康熙学习很刻苦,也很有耐心。一遍听不懂,就请老师再讲一遍,直至真正弄懂为止。南怀仁在讲方程时句子冗长,吐音又很不清楚,康熙的脑子常常被搞得晕晕糊糊的。


  怎样才能让老师讲得好懂呢?一阵冥思苦想后,一个妙法突然冒出来。他向南怀仁建议,将未知数翻译为"元",最高次数翻译为"次"(限整式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翻译为"根"或"解"……南怀仁用笔认真地记了下来,随即用这些新创术语换下自己原先使用的繁琐词语:"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根(解)'……果然扫除了很多障碍,提高数学效率。

  南怀仁惊疑地盯着康熙,愣怔了一会儿,突然按照西方最亲切的礼节一下子将康熙紧紧抱住:"我读书和教书几十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还从来没见过一个像您这样肯动脑筋的人!"康熙创造的这几个数学术语科学而简洁,十分便于理解和记忆,因此一直延用到今天。

  他甚至还写过具有独特见解的数学专著《钦授积求勾股法》。这篇关于“以积求勾股”的著述是由康熙“口授”、翰林院士陈厚耀记录的康熙著作,主要论述了5种求解正勾股形(直角三角形)问题的方法。

  康熙与当时的数学家莱布尼茨有过书信来往,而且莱布尼茨还赠送过康熙一个计算器模型,不过这段隐藏的东西秘史更为康熙大帝在数学历史上的地位提供了佐证。

  除了喜欢数学,康熙对天文学与测量学也非常痴迷。康熙收藏了很多测量仪器,不仅有传教士进贡的纯西方仪器,还有康熙谕令造办处制造的中西合璧的测量仪器。在制造测量仪器方面,康熙给出了很多科学的指导意见,堪称专家。

  坐在院子里观测日月星辰、气象变化也是康熙的一项日常工作。太阳与物体影子的变化,月亮的圆缺变化,刮风下雨的规律,甚至包括罕见的日食、月食等,康熙对此都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康熙不仅亲自实验,如在院子里插旗子,观测风向变化,同时还经常向大臣们炫耀,如计算出正午的日影后,让大臣们等候验证。大臣的欢呼赞美让康熙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康熙不满足坐在家里学习科学,还经常要出外做实地科考。太监们可就受罪了,各种笨重的测量仪器经常要车拉人扛。康熙巡视江南,遇到河湖,就会兴起,用水平仪测试一下水位。遇到山川,就要测量山地距离。学霸康熙为后世留下了上千件精美科学仪器,如今它们基本都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人痘接种术自发明以后,一直在民间秘密流传,口传心授。康熙的父亲顺治24岁死于天花,康熙自己也有遭遇天花的不幸经历,他意识到了天花的威胁,遂大力提倡和推广人痘接种。康熙推行人痘接种术是从宫中开始的,他特意把一些富有种痘经验的医生,调进皇宫种痘,并正式确立了皇子种痘防天花的制度。康熙不仅在皇宫和八旗中实施种痘,还把人痘接种术推广到远离北京的蒙古。据史料记载,康熙派出的御医,曾经风尘仆仆地到达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人痘接种,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对自己推广种痘成绩特别满意。不过这种人体试验还是很危险的,有一定死亡率,种人痘不如种牛痘安全。


  与历代帝王相比,康煕有一个特点——他喜欢亲身体验、学习研究。康熙很憧憬汉初的文、景之治,没事他就拿着文、景两帝的《劝农诏》《令天下务农桑诏》《劝农桑诏》等来回反复地阅读与思考。《庭训格言》曾记载他说:“朕自幼喜欢观稼穑。秘得各方五谷、菜蔬之种,必种之,以观其收获。诚欲广布于民生,或有禆益也。”康熙曾将南方的青竹移到禁苑试种,因北地气寒,“非保护得宜,即难艺植。经过精心培育,居然成活繁衍。经30余年,竟延至数亩之广,其围到八寸,直径二寸五分。”此外,他还把长白山的人参移植于禁苑盆中栽种,并将哈密的白、绿、紫色葡萄引种于北京。有时他还命大臣们参观这些成果,说:“北方地寒风高,无如此大竹。此系朕亲视栽植,每年培养得法,所以如许长大。由此观之,天下无不可养成之物也。”


  《康煕政要》卷十九记载——康熙南巡时,在江浙,见舟中满载猪毛、鸡毛。问其用途,说是运往福建,因福建稻田以山泉灌溉,泉水寒凉,用此则禾苗茂盛,亦得早熟。康煕回京后,为了摸索在北方推广水稻种植的经验,他在西苑(今中南海)新建丰泽园,作为实验基地。“治田数畦,环以溪水,阡陌井然在目,桔槔之声盈耳,岁收嘉禾数十钟。垅畔树桑,旁列蚕舍,浴茧缫丝。”万几余暇“于此劝课农桑,或亲御耒耜”,进行科学实验。 《康煕几暇格物编》之《御稻米》篇中记载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年的六月下旬,水稻刚刚出穗,康煕沿着田埂察看,忽然见一棵稻穗比别的都高,结实丰满。本来这片稻田种的是新疆玉田稻种,要到农历九月才能成熟。现在,有一棵稻子提前60余天,在六月就早熟了。这使康熙喜出望外。于是,康熙把它作为种子加以收藏,到第二年试种,观察它是否早熟,果然又在六月成熟,比一般的水稻早两三个月成熟。“从此生生不已,岁取千百”,开始广泛试种,终于培育出了早熟新稻种,取名“御稻米”。史载,这种米“色微红而粒长,气香而味腴”。康煕心中充满自豪,说:“今御稻不待远求,生于禁苑,与古之雀衔天雨者无异。朕每饭时,尝愿与天下群黎共此嘉谷也。”这红米很可能就是《红楼梦》里三次提到的“御田胭脂米”。


  康煕三十七年直隶总督李光地上疏请求在直隶开垦水田。康煕认为“水田不可轻举”,因为北方水土不同于南方,水难以积蓄。康煕四十二年(1703),清政府兴建热河行宫,御稻种首先被移植到承德避暑山庄。康煕在庄内开辟大片水田试种,获得成功,此举改写了长城以北不能种稻的历史。据康熙回忆:“山庄稻田所收,每岁避暑用之尚有盈余。”承德试种成功后,康熙四十三年(1704),天津总兵官蓝理题请在天津等处开垦水田。此时永定河已经治理,直隶水利状况脾性改善,于是康煕同意加以考虑:“天津沿海斥卤地方,又非民田。今蓝理请开水田,著交部议奏。”后经奏准,从翌年起,由蓝理在天津试种水稻。康煕四十五年(1706),天津插殃100顷,收水稻万余石。经过十几年的试种,到康熙五十三年(1714),康熙帝又决定向大江南北推广,意欲发展双季稻。康熙认为,南方气候温暖,稻谷成熟必早于北方,“夏秋之交,麦禾不接,得次早稻,利民非小。若更一岁两种,则亩有倍石之收,将来盖藏渐可充实矣。” 康煕首先把一石御稻种发给苏州织造李煦、江宁织造曹寅,令他们双季连作。江南农民对御稻“无不欢忭踊跃,传为异宝。凡有田产之家,俱闻风求种。”康熙看了非常兴奋,特指示:“此种须广布江南,以便民生才好。不可花费吃用!” 康煕期望很大,曾作《早稻诗》云:紫芒半顷绿荫荫,最爱先时御稻深。若使炎方多广布,可能两次见稻针。

但由于李煦与曹寅试种时间不对及技术操作不当等原因(放弃吧你俩没有农业天赋),试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第二年,康煕专门派水稻专家、老农李英贵到苏州去做现场指导,结果大获成功。第一季与其它稻种亩产相同,第二季产量大幅提高。我国南方过去双季稻是以糯和粳连作。而康煕发展了水稻双季连作制,并首创了同种粳稻双季连作制。两年后,两种御稻双季连作,传播到江苏、浙江、安徽及江西等地。

  康熙对水稻的种植可谓是一往深情。在他的诗中,对水稻的育种、拔秧、插秧、收刈、拾穗等全过程都有具体的描写,都抱有执著的追求和深切的渴望。

  康熙的贡献,一是把水稻的种植推进到了长城以北,二是在南方推广连作双季稻。他晚年时,热河避暑山庄已成了皇家庄稼园。康煕在《刈麦记》中记载山庄内“今百谷齐成,与内地相似,不过迟十数日而已,故种麦者颇蕃。山庄苑内,麦、谷、黍、稻皆寓焉。”而年老的康煕,每每扶杖而阅耕种,临畦而观刈获时,他总是高兴地说:“苍颜野老共庆有秋,黄口稚子无悉乏食。此朕一时之真乐也。”

出处bbs.tianya.cn/post-funi

辛亥革命后,人们在故宫懋勤殿内发现一个箱子,箱子外面写着“此内为圣祖仁皇帝所交事件”,“非捧至御前,不可擅自开看,如违者即行正法。”箱内所装为康熙满汉谕旨,故宫博物院将部分汉文谕旨排印出版。

其中有康熙三十六年玄烨在外出途中写给亲信太监,敬事房总管顾问行的汉文信件17封。因为信件直寄宫内,不预政事,不为清代官方史书所载,至今亦未发现其他中国皇帝类似信件存世。信件皆为康熙亲书,向顾太监讲述自己途中见闻,行文口语直白,与康熙处理政事的朱批谕旨风格大为不同,颇类家书,兹按时间顺序抄录如下,借以一窥私人情境下的康熙。

二月初八日,康熙写信说怀来县有些冷,让顾太监把狼皮筒子皮袄,沙狐皮筒子皮袄做好了送来,要做的宽大,不要紧身,紧身的穿得“甚是不堪”,问完德妃的病情,又给顾太监说自己的马“甚肥可爱”,骑着很舒服。

二月二十二日,康熙向顾太监说怀仁、马邑、朔州一路走来,百姓叩首马前,和南巡无异。“民情朴实,风俗淳厚。”地方收成甚好,自己心情甚快。天也没那么冷了,跟我同行的人也都安好,你跟后妃们都说说。

二月二十六日,康熙到达李家沟,此地无水,只有一井,地方官把井打干了几次,提前打了三百缸水给康熙队伍备用。康熙到达三日前,此地发了大水,地方官怕河水淹了御道,都修了堤坝挡住。民众说河水已到韩家楼,康熙不信,亲自去看。康熙抱怨若不是民众提前开山,“朕从未走过这样不好山。”二十八日,在保德州黄河,康熙亲自驾船打渔,“河内全是石花鱼,其味鲜美。”又说自己最喜欢白面,最后让顾太监告知后宫。

三月初康熙到达陕西,在三月四日的信中,康熙大开地图炮,说当地人住窑洞,“作洞居住,岭不成岭,道不成道,可笑之极矣。”康熙回忆往昔,说自己纵横南北,南至绍兴,北到可鲁伦,“江湖山川、沙漠瀚海不毛不水 之地都走过,”但觉得陕西“不如南方之秀气,人民之丰富也”。在讲到接见噶尔丹使者时,康熙说自己深得民心,说一路上自己“心实除贼,意不虚发”,完全忘了自己黄河打鱼的开心时刻。最后嘱咐顾太监将自己在陕西得到的贡物送到延禧宫和翊坤宫。

三月五日的信中,康熙再次称赞此次出行“马驼皆肥”,似乎他之前出行的马不好。顾太监的回信所用密匣送到时,外封都开了,康熙没有责怪,还细心地把匣子封好,告诉顾太监照朕这样封装就不会开。

三月初七日的信中,康熙一边吃着噶尔丹使者送来的美味甜瓜干,一边骂噶尔丹是贼子。怕妃子们不知道吃法,又细心的详细书写告之,“先用凉水或用热水洗净,后用热水泡片时,不拘冷热,皆可食得。其味相鲜瓜,水似桃干蜜水。有空处,都用葡萄添了”,让顾太监告知妃子们,礼物虽轻,但我这么远送来,不要笑我。

三月初七日第二封信中,蒙古部落的福晋来了很多人,康熙怕自己随行的妃子衣服不够,在蒙古人面前失了面子,命顾太监将衣服送来。康熙对妃子极为细心,说“徐常在、二位答应,衬衣、夹袄、夹中衣、纺丝布衫、纺丝中衣、锻靴袜都不足用”。

三月二十八日信中,康熙兴奋的告诉顾太监这地方兔子太多了,“朕射三百十一只!”到清水堡的时候,手臂已经拉伤,“只射一百有零。”最后是日常关怀,得到贡物的第二天就派人送回去给太后和后妃们。

闰三月十五日,康熙在信中告知顾太监自己快要到京了。

闰三月十八日,康熙在信中自夸此次西征的意外收获都是自己计划好的,厄鲁特蒙古大部来归,“为万年之计。”康熙心虚地说,我此次出征本来不光是为了噶尔丹,也是为了收服厄鲁特蒙古,但我没说,你看,在我快要回京的时候,他们都来归顺了,都是我的功劳。(你看了信,可以替我大吹一波。)

闰三月二十三日的信显示,康熙不喜欢陕西原来是因为陕西有“怕人高崖”和沙尘暴。告别了恐高症的康熙表示“深为可喜”。在舟行黄河之时,康熙又撒网打鱼,所获甚少。

闰三月二十六日的信中,康熙途中似乎饭吃的不好,命顾太监继续给他送王瓜、萝葡、茄子。康熙假意让太监刘猴儿回京给太后请安,其实是讨厌他,“甚是可恶,”命顾太监抓了锁在敬事房,千万别让他跑了。

四月初一日的信中,康熙通知顾太监自己要处理公事,去看兵马,还要处理运粮事务,所以要到夏至才能回去。让顾太监告诉嫔妃们自己的回京日期,但嘱咐不要让别人知道。

在随后一封无年月信中,康熙原来是在和蒙古部落“日日顽笑”,自己“心神爽健”(根本没在处理公事)。。。命顾太监告知嫔妃们不要挂念。此时康熙又说天气太热了,热的都不能走路了。你们在宫里说我怕冷,真是可笑。(也不知是谁之前说冷,赶紧给我送衣服)。康熙告知顾太监说这里河流结冰成了冰桥,朕还叫人去看了,是真的耶。

四月初七日信中,康熙说自己夏至到京。

四月十七日信中,康熙大谈自己“两岁之间,三出沙漠,栉风沐雨,并日而飧”,在“不毛不水之地,黄沙无人之境”吃尽了苦,这种苦平常人都怕,但朕不怕。我今天“立此大功”,回顾一生,“可谓乐矣,可谓致矣,可谓尽矣。”此次征途顺利,康熙心情大好,开始自吹自擂了。

四月二十九日,康熙在信中告知顾太监朕回来晚了,之前说夏至回来,现在误了日期,是黄河风浪之故。(非朕贪玩),随行人员都“心广体胖”,高兴回家去了。(也不知谁刚才还在叫苦连天)。

这些信件口语自然,往返于康熙与心腹太监之间,不为外人知晓,故而流露出不少真性情。从信件内容看,真实的康熙怕冷、恐高、是个地域黑,面食爱好者,喜欢打鱼,也爱吃鱼,好奇心强,碰到稀奇古怪的事总要弄明白。

有点腹黑,明明想要处置一个太监,非要打发他回去请安,让顾太监暗中办他。康熙喜欢玩闹,在宁夏射兔子射到手软,和蒙古部落一起日日玩笑,最后还误了归期。

康熙好面子,时而自吹自擂,从怕冷不肯承认,到说自己“栉风沐雨,并日而飧。不毛不水之地,黄沙无人之境,可谓苦而不言苦,人皆避而朕不避。”所以“立此大功”;一面骂噶尔丹贼子,一边说贼子送来的瓜真好吃等,推想弘历性格中的自大自恋是遗传自康熙。

在家庭生活上,康熙确实对自己的女人很好,心细周到,常在答应这样低位阶的妃嫔缺什么衣服都能一一在心。他也有着普通男人一样的自尊心,为了不让自己的女人在蒙古福晋们面前丢了面子,命顾太监赶紧送衣服来。一路上惦记着在宫中的妃嫔,时刻不忘给宫里报平安,有好吃的也都送回去分享。

当然,康熙与顾太监还有其他书信,本回答中并未完述,仅以上书信就可见康熙浓重的家庭观念,可以推想康熙对儿子们更为宽容,正是这一态度助推了康熙朝诸子争储的斗争。

康熙年间发生了轰动全国的科举案两江总督噶礼牵扯其中
噶礼与康熙有层特殊的关系他的母亲是康熙的奶妈
但即使如此噶礼也被革职被康熙赐死在家


就像黑夜和白昼一样有些东西生来就是如影随形的比如考试和作弊自隋唐开科举以来各式各样的作弊和舞弊屡禁不止这篇文章要说的就是一桩轰动一时的大案

康熙五十年1711是农历辛卯年

这一年的九月初九是江南乡试放榜的日子那一天在江南贡院的门外围的都是前来看榜的考生

乡试三年一次是读书人入仕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十年寒窗苦读今朝一榜揭晓大家都心有忐忑屏息等待

然而榜单张贴出来没多久人群就炸窝了

为什么因为大家发现中榜名单里的人大多是扬州有钱的盐商子弟或官宦之后尤其是其中叫吴泌和程光奎的是远近闻名的纨绔子弟不学无术大字不识几个这次居然金榜题名

南京的江南贡院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明清两朝全国半数官员都出自江南贡院江南省是清朝初期的一个行政区划大概涵盖了今天的安徽江苏上海以及江西和浙江的小部分后来因为江南省实在太大太富顺治十八年1661其行政机构江南布政使司被拆分为江南左布政使司江南右布政使司康熙五年1666改称安徽布政使司和江苏布政使司所辖区域俗称安徽省江苏省但乡试依旧为江南乡试所以在这个行政区划内的考生都属于一个考区


1000 多名考生很快就聚集到了江宁府学府学为古代官办教育机构和江南贡院门前开始了一场宣泄不满情绪的行为艺术秀

有人把贡院两个字用白纸遮掉一部分远看成了卖完的繁体字的繁体字相近讽刺这次考试背后有金钱交易

有人把五路财神抬到了府学明伦堂的孔子像面前讽刺这次考试唯财是举

有人当场作了讽刺打油诗能行五者是门生贿赂功名在此行这次考试的第一道题目就是论语里孔子说的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原指恭考生用来指金子银子珠子古玩绸缎

而更多的人将各种对联贴满府学的大门口其中有一副对联相当出彩左丘明两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

为什么出彩因为这次乡试的主考官叫左必蕃副主考官叫赵晋左丘明是写左氏春秋相传双目失明而主考官左必蕃据说也有眼疾阅卷工作多交于副主考官赵晋之所以说赵晋是一身是胆的赵子龙自然是讽刺他敢收取贿赂明目张胆舞弊

考生质疑考试不公主副考官先被揪出来这也是必然的

那么左必蕃和赵晋到底有没有问题

有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放到后面再说先说说他们是何许人也

左必蕃是广东顺德人康熙十二年1673的进士做过扬州知府相当于正厅级干部赵晋是福建闽县人翰林院编修按他的资历大致是个处级干部这两个人都是京官受康熙亲自指派来主考江南乡试可谓被皇上委以重任寄予厚望

为什么呢因为江南历来是人才辈出之地也是商家富豪聚集之所所以一方面考试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各种利益关系又盘根错节来主考江南乡试一直是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跌到坑里

如今 1000 多名考生闹事无论最后如何收场左必蕃和赵晋都深知这次肯定捅娄子了

不过就在两位主考官焦头烂额之际一个消息传来两江总督噶礼下令逮捕闹事的考生准备判他们聚众闹事和诬告

按理说读书人虽然两袖清风但在社会上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更何况闹事的人基本都是秀才在清朝秀才是可以免除徭役见知县不跪的所以很少有人有那么大胆子敢一声令下用武力解决问题

那这位两江总督噶礼又是什么来头

来头确实大得很

噶礼满洲正红旗人是清朝开国五大臣何和礼的四世孙随康熙亲征噶尔丹深受康熙赏识而噶礼与康熙还有一层特殊的关系他的母亲是康熙的奶妈

凭借这些特殊关系噶礼一路青云直上从内阁学士升任山西巡抚再升任户部左侍郎虽然噶礼任官期间声名很差贪腐成性但无奈他是康熙眼前的红人所以最后一路安然无恙地升任两江总督——清朝最高级别的封疆大吏官拜正二品

若按今天的概念来看噶礼至少是正部级干部如果挂个兵部尚书这样的头衔可以算从一品那就是副国级干部了

这件事原本是考生怀疑考试有猫腻而聚众宣泄一下情绪现在噶礼将他们逮捕入狱事态无疑进一步升级了

不过虽然噶礼是两江总督总管安徽江苏和江西三省军政民务但在事发地江苏省还有一个全省一把手那就是江苏巡抚

清朝的总督和巡抚是一对关系微妙的存在

论级别两江总督至少是正二品而江苏巡抚一般只是从二品但从实权来看总督虽然可管数省但侧重军事而巡抚虽然只管一省但侧重民生等方方面面实权在握关键是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都是向皇帝直接汇报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巡抚买总督的账是情分如果不买账也可以说是本分

这个江苏巡抚叫张伯行偏偏是个不买账的主他的一封信直接写给了康熙皇帝

康熙很快就收到了张伯行的奏疏

作为江苏省的行政一把手张伯行在奏疏中首先汇报了这次江宁闹事的大致情况和背后的原因——考生质疑考试不公平并且强调这件事如果不妥善处理恐怕要生大变

张伯行的奏疏放到康熙案头没多久主考官左必蕃的奏疏紧接着也到了

左必蕃作为官场老手一看事态升级就知道情况不妙了更何况他听闻江苏巡抚张伯行已经上奏更知道已经时不我待——在官场上混先让上级领导知道有这么回事和等上级领导来问有没有这回事完全是两回事

但左必蕃的奏疏颇有讲究在他的奏疏里他承认这次考生闹事是因为考试确实可能存在舞弊行为还直接点出了他猜测的人选考官王曰俞容知县知县方名山阳县知县等人可能收受了吴泌程光奎的贿赂保他们取得功名但是除了这两个人左必蕃没有提任何人的名字只是说自己失察是有责任的

引起那么大民愤难道只是考试可能存在舞弊行为难道只涉及两个小小的考官

康熙捋了捋胡子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如果在两个人中要选一个人相信康熙肯定相信张伯行

张伯行河南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素以清廉和刚正不阿著名著名到连康熙都知道他张伯行当初做江苏按察使江苏巡抚的属下的时候因为正直而受当地官场排挤结果南巡的康熙一举任命他为福建巡抚任职两年后再调回江苏任巡抚成为江苏的一把手

要知道当时的两江总督正是噶礼康熙急匆匆把屁股还没坐热的张伯行从福建巡抚任上调回江苏一督一抚用心可知

不过康熙收到张伯行和左必蕃的这两份奏疏后将它们暂且都先放到了一边因为他还在等他自己专属渠道的汇报——江南如此重要之地皇帝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眼线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康熙的真实水平就只能和晋惠帝相提并论,甚至不如晋惠帝,比如在面对灾荒时的态度,根据《晋书·惠帝纪》载: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这段记载后来成了千古笑柄,一直为后人耻笑,成为上层统治者不知民间疾苦的象征,可现在吹的名不副实的康熙大弟,在面对灾荒时是什么态度呢?根据《康熙实录》和《圣祖思圣录》记载,康熙年间内地饥荒,百姓祈求支援,康熙回应:“而汉人,一日三餐,夜又饮酒。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如此,尔汉人若能如此,则一日之食,可足两食,奈何其不然。”,晋惠帝在得知百姓饥荒时,第一反应是问百姓为什么不吃肉改善饮食,这种话固然很可笑,但是你要考虑到人家毕竟是个傻子,而且长于深宫之中,说出这种话的初衷还是好的,还是关心百姓没饭吃的,反观康熙,作为一个智力正常的君主,在得知百姓饥荒时,第一反应居然是百姓饭吃的太多了,消耗的资源太多了,应该少吃饭,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满清皇帝刻在骨子里的残忍和嗜血,以及对汉族为首的各族人民的鄙视。

网站首页 高德娱乐简介 高德注册 高德登录 高德新闻 高德APP下载 高德代理加盟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2018 首页-高德娱乐-注册登录站 版权所有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E-mail:admin@youweb.com      联系人:张生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琼ICP备xxxxxxxx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