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金虎归去福犹在,玉兔迎春运更昌。为了庆祝癸卯兔年的到来,新康养研究特开展新康养新年特辑,以初一至初七的民俗为基,为大家展现新康养春节碰撞出的吉祥火花。
世人皆知中国人爱吃且会吃,中国的美食更是丰富到连自己也统计不清的程度。可即便是在这千万种美食中,“面条”也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在大年初七有“吃面条”的民俗,因此新康养研究在今天与您分享面条的来源,以及经历史洗礼后人们所赋予它的意义,一起感受面条的魅力。
01
打破米食主导地位,面条从何而来?
面条是一种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营养丰富,既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主要由麦子面粉制作而成。面食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早已为世界人民所接受与喜爱。
在面条出现之前,饭、粥为普遍中国人的主食,但当面条出现后,地位逐渐跟米食平齐,尤其是在我国北方地区,山西更是我国的面食之乡。
山西刀削面
最早的“面条”很难称之为“条”,人们只是将面块擀成饼状,即下锅去煮,故称为“煮饼”“水溲饼”,又叫“汤玉”。
唐代人用汤饼,要用筷子挑起,这也从侧面说明,面条已经在此时已发展成“条”状。有一种叫“冷淘”的过水凉面,风味独特,诗圣杜甫十分欣赏,称其“经齿冷于雪”。
到了宋代,面食花样逐渐增多,并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地方风味有一种面条,制得有韧劲,有“湿面条可以系鞋带”的说法,被人称为“健康七妙”之一。
逐渐发展至元明两代,挂面问世,之后面食发种类愈加多样。在今天的山西,一般家庭主妇能做几十种,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
山西打卤面
02
逢年过节要吃面
中国人吃面讲究很多,实质是把“人之常情”,“世间常理”物化在面条中。过生日吃长寿面、结婚时送予女方的面条叫“喜面”、孕妇于产期吃的面条称“福面”、相赠亲友的面条则是“太平面”,僧侣尼姑吃的面叫“素斋面“,甚至老弱及病者吃的面线会被称为“健康面”、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祈盼风调雨顺吃龙须面。
在山东,就有“送行饺子接风面”这样的习俗,表达了山东人期待亲人、朋友“长来长往”的愿望(面条),也寄托了对亲人、朋友(水饺)一帆风顺、招财进宝的祝福,以及对再次团圆相聚的向往。
据说,在现在的军营里就有这样的规矩。新兵入伍第一天,对于来自四面八方的新兵,部队安排的第一顿饭就是班长亲自盛一碗面。寓意在这碗面里面的,便是从今往后扎根军营,报效祖国。
除了团聚分离,面条还是过生做寿时的必备。据说这个习俗来自东方朔。某年汉武帝过生日时,文武百官纷纷呈献山珍海味、奇珍异宝贺寿,唯独东方朔端了一碗面条。汉武帝见状拉长了脸问:“此为何意?”
东方朔上前答道:《相书》上说,人中长一寸(鼻下一寸),能活百岁。彭祖活了八百多岁,可知他的人中有八寸多长,其脸之长、也就可想而知。脸者面也,条者长也。故,臣进献面条、以期陛下万寿无疆。
过生时吃面条的习俗,其寓意也有多重说法:一种说这象征着岁月流长、子孙连绵不断(多寿多子),另一说法称是条条理理、顺顺利利。
正月初七也有“吃面条”的习俗。这天是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大家都希望取得一个“开门红”和“开工大吉”,这个时候吃上一碗面,借助面条的长条和顺滑,取个一年都顺顺当当和长长久久的好寓意。并且,大年初七也是人的生日——“人日节”,这天吃面条里面的祝福自然不言而喻。
03
结语
饮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情愫。古人有云“民以食为天”,饱含着人们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理解。面条之于中国人而言,是一门共通的语言。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不以温度季节转移,冬天,吃的是一口热气腾腾;夏天,吃的是一份酣畅淋漓。总之,肚子饿了,来碗面就对了。
大年初七,你吃面了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