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军竟配上百门反坦克炮!究竟啥部队,家底这么殷实?
发布日期:2025-10-08 01:08 点击次数:146
“104门反坦克炮?国军还有这号土豪部队?”
第一眼看到数字我也懵,104门,按编制能装13个连还多,别的部队连一门都得打报告借,新1军倒好,直接塞仓库当备用,壕到没边。
这事得从缅甸丛林里那段日子说起。那会儿国内打仗缺炮缺得心慌,山炮连都凑不齐,驻印军却在兰姆伽基地天天练炮,炮弹管够,打完还能领新的。老美的补给船一趟趟往码头靠,37毫米战防炮像下饺子一样往岸上滚,炮班的人一开始还数,后来直接摆一排晒太阳,谁爱搬谁搬。
按正式编制,一个步兵团才带一个战防炮连,满打满算8门炮。新1军一共9个团,账面数字72门,刚好塞满编制表。可回国前清点装备,实际到手的战防炮104门,活生生多出32门,够再凑4个连。多出来的炮没地方去,就堆在军械库里,用帆布盖着防雨,帆布不够,有的干脆裸奔淋雨,心疼得炮兵营长直跺脚,可又不敢骂上司,毕竟炮太多也算幸福的烦恼。
有人猜是不是老美打错了单子,把别的军火炮也塞给了新1军。可翻当时的补给记录,每一笔都签字画押,清清楚楚。更靠谱的解释是前线损耗预估太保守,老美怕炮不够打,干脆一次性塞足备件。于是出现了奇观:别的军还在为一门战防炮跑断腿,新1军的炮兵已经拿多余的炮练瞄准,炮管打废了直接换新的,旧炮扔一边等回炉。
缅甸战场也确实需要这么多炮。日军95式轻型坦克皮薄馅大,37毫米炮在300米外一炮穿俩,装甲板掀上天。驻印军打坦克像打罐头,步兵兄弟在后面拍手叫好,再也不用抱着炸药包往前冲。有一次日军三辆小坦克想偷袭补给线,刚露头就被战防炮连点名,三分钟全变篝火,坦克兵爬出来举着手喊投降,脸上全是黑灰,活像刚掏完煤窑。
炮多了,炮弹也管饱。一个基数打完还有第二个基数,炮兵们索性把炮当步枪练,看见可疑树丛先来两发,炸得猴子都不敢靠近。国内战场想都不敢想,一发炮弹要层层审批,这边倒好,打得多奖得多,营长发巧克力鼓励大家多开炮。炮班的老兵后来回忆,那几年打的炮弹比在国内十年都多,炮闩都磨得发亮,像镀了一层油。
回国后清点,大炮小炮堆满仓库,104门战防炮只是冰山一角。新1军的榴弹炮、山炮同样超编,山炮营多出一个半,榴弹炮连直接满编再带备份。别的部队看见直流口水,可又不敢张嘴要,毕竟这是人家在缅甸拿命换来的。军政部想调走几门支援其他战场,新1军直接装傻:炮?什么炮?早打废了。其实转头就把好炮擦得锃亮,生怕被惦记。
多出来的32门炮最后没浪费,内战开打后全拖上了前线。炮兵们把库存炮也装上卡车,一路叮叮当当跑东北,炮多底气足,遇到硬骨头先轰半小时再冲锋。对手后来缴获记录里写道:“共军火力极猛,小口径炮数量远超预估。”他们哪知道,这不过是新1军把缅甸剩下的家底全搬出来了。
回头再看,104门战防炮不是偶然,是驻印军整个体系豪横的缩影。老美后勤大手大脚,国内打仗精打细算,两边一对比,新1军像被富养的孩子,吃得好穿得暖,连玩具都比别人多几套。可炮再多也得人打,那些在密林里晒脱皮的炮手,才是让数字变成威力的关键。
现在你说国军装备差?得看是谁。新1军当年炮多得发愁,仓库里长蘑菇,别的军却只能望炮兴叹。历史有时候就这么不讲理,有人饿肚子,有人吃撑到打嗝。
要是你穿越回1945年,看到104门战防炮摆一地,第一反应是啥?
上一篇:轴承锻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