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女子遗忘银镯两年,狂赚7万多元意外财
发布日期:2025-10-26 18:55 点击次数:80
广东佛山一家金银饰品店内,一袋积满灰尘的旧银手镯,两年无人问津。店主李女士几乎忘了它的存在。直到2025年10月,白银价格冲上多年高点,她在清点库存时重新称重——15.265公斤,约合15265克。按当前回收价计算,这袋银饰卖出后,竟比当初收购价高出76325元。这笔“意外之财”迅速在网络走红,被网友戏称为“拖延症的最高回报”。
这袋银镯本是顾客以旧换新时留下的旧物。2023年某日,李女士按当时市场价回收,称重后暂存店角,因日常生意繁忙,后续未及时熔炼或出售。她坦言,当时并未觉得这批银饰有何特殊,更未预料到两年后白银价格会迎来一轮强劲上涨。如今回看,这笔利润并非来自经营策略,而是一次纯粹的“价格差套现”。
白银价格在2023年至2025年10月间经历了显著上涨。尽管缺乏2023年10月的精确回收报价,但从上海黄金交易所数据可窥趋势:2025年10月,白银现货价一度达11.059元/克,T+D合约报价接近11.7元/克。而两年前,国内白银价格普遍在6元/克左右波动。即便考虑回收商通常低于交易所价2-3元的结算惯例,两年间每克上涨约5元的说法基本成立。李女士的利润计算——15265克×5元/克≈76325元,逻辑清晰。
这一涨幅背后,是多重因素推动的系统性上涨。2025年,全球白银供需缺口扩大至3659吨,光伏、新能源汽车和AI服务器散热等工业领域对白银的需求年增速超30%,而矿产供应年增仅1.2%。与此同时,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实际利率下行,降低了持有贵金属的机会成本。国际银价从2025年初的30美元/盎司一路攀升,9月突破47美元,创下2011年以来十四年新高。资金面上,白银ETF持仓从2023年的1.7万吨增至2025年的2.7万吨,市场看涨情绪浓厚。
然而,这笔“暴富”背后,隐藏着极强的偶然性。正规金银店通常不会长期积压回收银饰。行业惯例是当日称重、验纯、按实时价结算,随即熔炼或上交总部,避免价格波动风险。李女士的“遗忘”,实属管理疏漏。多数店铺有定期盘点制度,若发现库存积压,会尽快处理。此外,银饰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氧化变黑,影响后续加工,部分商家甚至会因此扣减估值。她的“好运”,建立在违背常规操作的基础上。
公众对此事的反应两极分化。有人羡慕“躺赚”,甚至萌生囤积旧银饰的念头;也有人质疑真实性,认为“两年不处理”不合常理。社交媒体上,“银饰暴富”话题引发热议,甚至带动一波“翻箱倒柜找旧银”的风潮。一些回收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10月个人送银回收量环比增长近四成。但更多业内人士提醒,这是极端个案,不可复制。贵金属投资需专业判断,盲目跟风风险极高。
对普通人而言,这一事件的最大启示或许是重新认识价格波动的力量。白银看似冷门,实则与全球经济紧密相连。它既是工业金属,又是避险资产,价格受供需、货币政策、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李女士的7万元利润,本质是宏观经济变动在微观生活中的偶然投射。它提醒人们关注资产价值的动态变化,但绝不意味着“遗忘=投资”。
未来,白银价格能否持续走高仍存争议。乐观者认为,绿色能源和科技产业的扩张将长期支撑需求;悲观者则警告,若美联储推迟降息或经济复苏乏力,价格可能回调。无论如何,这袋银镯的故事已落幕。它既是一次巧合的财富增值,也是一堂生动的财经课:市场从不承诺意外之喜,真正的稳健,源于理性与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