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逛街了!上海商场惊现“九子”擂台,这波回忆杀让路人集体破防
发布日期:2025-11-20 11:59 点击次数:55
最近游戏圈的朋友问我,今年最硬核、最朋克、最颠覆认知的游戏是啥?
是又一款让RTX4090哀嚎的3A大作,还是某个缝合了肉鸽与开放世界的独立神游?
我都摇摇头。
我说,是上海市中心商场里,一群大爷大妈带着孙子辈,在地上弹的几颗玻璃珠子。
你没听错,就是那个把“打弹子、顶核子、扯铃子”这些听着像黑话一样的老弄堂游戏,直接搬进凯德虹口商业中心的“上海市民九子大赛”。
讲白了,这根本不是什么温情脉脉的“情怀回忆杀”,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针对整个现代游戏产业的降维打击和公开处刑。
它用最原始的方式,回答了那个所有游戏公司花了数十亿美金都没搞明白的终极问题:到底什么TM的才叫好玩?
一
我们先来聊聊商业模式,这是我最喜欢的环节,因为充满了黑色幽默。
现在的游戏,从你下载的那一刻起,就算计开始了。
首充礼包、月卡、季卡、战令、限定卡池、皮肤盲盒……一套组合拳下来,你的钱包比你的肝还难受。
这叫什么?
这叫用户价值深度挖掘,也叫KPI。
再看看人家“九子大赛”。
它的获客成本是多少?
零。
商场里走过路过的人,就是天然的流量池。
一个中年男人看到“刮片子”,眼睛就直了,当场就能给他儿子上一堂“什么叫你爹当年的SSR收藏”的实践课。
这种基于血缘和记忆的“自来水”式传播,哪个游戏市场总监看了不当场辞职?
它的付费模式是什么?
没有。
哦不对,还是有的,付费的是你的“面子”。
当着众人面,你一个弹子弹出去,母球和目标球一起飞出圈外,旁边的大爷用上海话轻描淡写一句“哎哟,侬这只‘冲天炮’可以的”,那种羞耻感,比你氪648没出货可刺激多了。
这叫什么?
情绪价值付费,而且上不封顶。
它的用户留存是怎么做的?
靠的是最古老也最恶毒的机制:社交炫耀和技术鄙视链。
你以为你在玩游戏?
不,你在进行一场极其残酷的线下PvP。
旁边围观的群众就是你的实时弹幕,你家孩子崇拜的眼神就是你的“名人堂”奖杯。
今天你用一颗弹珠称霸小区,明天你的传说就能在爷叔们的烟圈里流传。
这种荣誉感,是你在游戏里打上“国服第一”都换不来的。
说真的,这事儿就离谱。
当游戏大厂们还在为了LTV、DAU、ARPU这些冰冷的字母焦头烂额,还在用大数据分析用户行为,试图设计出更完美的“心流陷阱”时,上海弄堂里的老智慧早就把这一切玩明白了。
而且玩得更高级。
它不跟你谈钱,它跟你谈“人”。
谈技巧、谈体面、谈一局定胜负的江湖豪情。
这才是最高明的“情绪生意”。
二
我们再来聊聊游戏设计,也就是所谓的Gamicification。
现在的游戏越来越复杂。
几百个GGB的客户端,打开就是满屏的红点和叹号,新手引导做得比说明书还厚,生怕你不知道该“点哪里”。
战斗系统更是重量级,元素反应、韧性条、破甲、追击……一套操作下来,感觉自己不是在玩游戏,而是在考研。
我们把这称为“体验的过度设计”。
然后你再看“九子游戏”。
拿“顶核子”来说,规则简单到令人发指:把自己的核子顶到对方的核子,就赢了。
没了。
真的就这么简单。
但就是这一下“顶”,里面全是学问。
力度、角度、桌面材质的摩擦力、核子的重心分布,甚至还有对手的心理预判。
这是物理引擎、策略博弈和微操的完美结合。
它的入门门槛极低,但技术天花板奇高。
一个玩了五十年的老法师,他对核子重心的理解,可能比一些游戏的物理引擎代码都复杂。
(插一句,这比你看主播氪金抽卡可刺激多了,因为每一次出手,都是一次无法SL的豪赌。
)
这叫什么?
这叫“易于上手,难于精通”。
这是所有游戏设计师挂在嘴边,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的黄金法则。
当代的3A大作,用越来越高的画面和越来越复杂的系统,试图包裹一个可能极其空洞的核心玩法。
它们在用“加法”来掩盖自身的虚弱。
而“九子游戏”恰恰相反,它从诞生之初就在做“减法”。
减到最后,只剩下最纯粹的核心乐趣——技巧的展现和胜利的喜悦。
这真的很重要。
我是说,这事儿真的、真的很重要。
它告诉你,好玩的游戏,不需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包装。
一个好的底层机制,本身就具备无穷的魅力。
这就像一家顶级的苍蝇馆子,环境破烂,老板脾气臭,但就是那一道菜,让你心甘情愿排队两小时。
扯铃子,就是动作游戏里的“搓招”;刮片子,就是卡牌对战里的“比大小”;掼结子,就是最原始的“反应力测试”……这些游戏,每一个都是一个被千锤百炼过的玩法原型。
它们是游戏设计里的“九阴真经”。
可惜,现在的大部分游戏公司,都在忙着练“辟邪剑谱”。
三
最后,我们来聊聊最魔幻的部分——“文化传承”。
你看,新闻稿里写得特别好,“九子家族元气宇宙”、“元气星核”、“星球”、“星际景观”,寓意“在传承中奔向未来”。
我看到这里,差点笑出声。
你知道这说明什么吗?
这说明,即使是“九子”这样纯粹、质朴、充满原始生命力的东西,一旦被纳入商业和官方的语境,也必须套上一个听起来高大上、但实际上谁也听不懂的“黑话”外壳。
“元气宇宙”?是准备给“打弹子”做NFT,还是给“扯铃子”规划元宇宙地产?
这种操作,就像你给一个武林高手穿上西装,然后告诉他,你这不是打拳,你这是“基于人体工学的动能释放解决方案”。
这事儿本身就充满了后现代的荒诞感。
它赤裸裸地揭示了一个真相:在当下的商业环境里,“好玩”本身是不够的,你必须把它包装成一个“概念”,一个“故事”,一个能写进PPT里去忽悠投资人或者KPI考核的东西。
但神奇的地方也在这里。
尽管套上了“元气宇宙”这么尴尬的外壳,但当一个孩子从他爷爷手里接过那颗冰凉的玻璃弹珠,当他第一次尝试“刮片子”并成功翻过对方时,那种最直接的快乐,是任何“元气宇宙”的概念都无法污染的。
在那一刻,所有的商业包装、文化概念、宣传话术,都像皇帝的新衣一样,被一声清脆的弹珠碰撞声击得粉碎。
孩子脸上的笑,和几十年前他爷爷脸上的笑,没有任何区别。
这种快乐,跨越了时空,穿透了商业的迷雾,回归到了游戏最本源的意义——人与人之间,通过一个简单的规则,建立起连接和快乐。
所以,当你在商场里看到这个“九子大赛”的场景……一群头发花白的老人,围着一群拿着手机长大的孩子,唾沫横飞地讲解着那些古老的游戏规则。
孩子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新奇和困惑。
这是一个奇妙的场景。
它既是商业对情怀的一次笨拙收编。
也是情怀对商业的一次温柔反杀。
真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