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无数散户忽视的“周线二次穿越”战法,竟被深圳65岁大妈用来
发布日期:2025-11-20 14:01 点击次数:70
当然,谁不爱听搞钱的故事呢,尤其是那种听起来毫不费力,仿佛天上掉馅饼的。
比如,深圳一位65岁的大妈,不玩短线,不盯盘,就靠一个叫“周线二次穿越”的土办法,三年抓了156个涨停。
这故事听着就带劲。
它完美戳中了当代韭菜的所有痛点:没时间,没精力,没技术,但又有一颗想发财的心。
大妈的存在,就像一个活着的锦鲤,告诉你,别挣扎了,躺着也能赢。
但魔鬼往往藏在细节里。
这种故事最迷人的地方,不是它告诉你怎么赚钱,而是它巧妙地迎合了你“不想努力,但想暴富”的幻想。
我们今天不学屠龙术,我们就把这条龙给解剖了,看看它的五脏六腑到底是什么构造,以及为什么大多数人学了,最后屠的都是自己。
首先得承认,盯着日线追涨杀跌,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它就像让你去参加一场职业拳击赛,你的对手是泰森,而你唯一的优势是头比较铁。
你每天看着K线那上蹿下跳的心电图,心情跟着一起ICU,结果就是被主力资金左右互搏,反复抽脸。
今天一个金叉追进去,明天一个回调埋了你。
这不叫投资,这叫给券商交手续费,给主力送人头,属于行为艺术。
所以,当有人告诉你“别看日线,看周线”时,你瞬间就觉得找到了组织。
这逻辑太顺了:日线波动是噪音,是主力的障眼法;周线趋势才是真金白银,是战略方向。
就像打仗,天天纠结一个碉堡的得失没意义,看懂整个战场的走向才重要。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是看周线,有的人成了传说中的“深圳大妈”,而大多数人只是从“日结的韭菜”变成了“周结的韭菜”?
这里面有三个巨坑,堪称散户的百慕大三角。
第一个坑,叫“看见爱情就冲锋”,把试探当真爱。
所谓的“第一次穿越”,也就是5周线刚上穿20周线,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信号枪。
枪响了,还不玩命冲?
但你得想明白一个问题:主力是谁?
主力是揣着几个亿资金,身后一个研究团队,外加几百台电脑的专业玩家。
他们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做慈善的。
所以,第一次穿越,本质上是主力的一次火力侦察。
这就像一个夜店高手,不会上来就掏心掏肺,而是先碰个杯,看看你反应。
主力拉一小波,看看市场的抛压重不重,跟风盘多不多。
如果一拉就一堆人砸盘,说明里面套牢的兄弟太多,怨气冲天,那主力会立刻缩回去,甚至反手再往下砸,让你们把带血的筹码都交出来。
你以为的行情启动,其实只是人家在测试服务器压力。
你一头冲进去,正好撞在枪口上,成了被测试的那个“压力”。
第二个坑,叫“逆天改命我最行”,在下行通道里搞信仰。
20周均线,你可以理解为市场近半年的平均成本,是中期趋势的生命线。
当这条线掉头向下时,意味着整个市场情绪是悲观的,大多数人都处在亏损状态。
这时候,任何反弹都像是重症病人的回光返照。
但总有勇士喜欢“抄底”。
看到5周线颤颤巍巍地勾了一下头,就觉得是“至暗时刻已经过去,黎明就在眼前”。
大哥,20周线这条大河在往下流,你一叶小舟想逆流而上?
这是什么精神?
这是愚公移山的精神。
结果呢?
股价跟着趋势继续跌,你从抄底抄在半山腰,一路补仓补到地心。
这不叫抄底,这叫接飞刀,还是从万米高空扔下来的那种。
主力的原则是顺势而为,你非要逆势而动,你比主力还有钱吗?
第三个坑,叫“死扛到底就是胜利”,把破位当洗盘。
这是最磨人,也是最容易让人产生“我能行”错觉的坑。
第一次穿越后,股价回调,你告诉自己:“正常,技术性调整,洗盘而已。”然后股价跌破了20周线,你又告诉自己:“不慌,是主力的深度洗盘,为了甩掉不坚定的我。”
怎么判断是洗盘还是主力真的跑路了?
看成交量。
洗盘的本质,是让散户在恐慌中交出筹码,所以成交量一定是越来越萎缩的,因为没人卖了。
如果股价跌破重要支撑位,成交量非但没缩,反而放大了,那叫什么?
那叫夺路而逃,跑得慢的买单。
这就像一艘船,船长都在带头跳船了,你还在那高喊“只是技术性漏水,问题不大”。
等水淹到脖子,你才发现,原来小丑是自己。
这三个坑,本质上都是散户的“一厢情愿”和对市场残酷性的无知。
你总觉得图表上的每一根线都是为你画的,其实它们只是资本博弈后留下的痕迹。
那么,传说中大妈的“周线二次穿越”到底是什么?
它不是什么武功秘籍,而是一套基于对主力行为逻辑理解的、极其枯燥的纪律。
我们可以把它拆解成一个“捕猎模型”,而不是一个“买入信号”。
第一步,选猎场:只在20周线昂首向上的地方玩。
这排除了90%的垃圾时间。
20周线向上,意味着大环境是顺风局,你至少不是在逆风输出。
同时,MACD在0轴之上,说明多头力量占优。
这叫什么?
这叫在自己擅长的地图里打怪,胜率高。
第二步,等猎物出现:也就是第一次穿越。
这时候你不是开枪,而是上膛,观察。
主力在试盘,你就当个观察员。
看它拉升的力度温不温和,看成交量是不是“温和放量”,看K线形态稳不稳。
如果拉得太猛,量放得太大,反而要警惕,这可能是主力在“快种快收”,诱多出货。
真正的耐心猎手,从不打第一枪。
第三步,等猎物放松警惕:也就是回调。
这是整个模型最反人性的地方。
眼看着到嘴的肉飞了,你还得忍着。
你要等的,是两个核心信号:一是股价回调,但死活不破20周线这个主力的“成本底裤”;二是成交量急剧萎缩,缩到地量。
这说明什么?
说明想卖的人都卖了,浮筹洗干净了,主力用最小的力气就能拉动股价。
这个过程就像熬鹰,把鹰的野性熬没了,才听你的话。
第四步,扣动扳机:二次穿越,才是真正的攻击信号。
这时候,所有条件必须同时满足:5周线再次以更强的力度上穿20周线;成交量比第一次穿越时还要大,说明真金白银的主力部队进场了;股价一举突破了前一次试盘时的小高点,打开了上涨空间。
这三个信号同时出现,就像三盏绿灯同时亮起,你才挂挡踩油门。
而且,即便是这样,也只是“轻仓试探”。
你得像个渣男一样,不断试探,绝不上来就オールイン。
看明白了吗?
这套逻辑的核心,根本不是什么神奇的指标,而是“等”。
等趋势,等信号,等确认。
它把投资从一个充满激情和幻想的赌博,变成了一个枯燥、重复、需要极强纪律性的流程。
它最大的价值,是帮你过滤掉了大部分由情绪驱动的错误决策。
当然,没有任何模型是万能的。所以还得有几条保命的“铁律”。
比如,大盘不好,不开张。大盘是水,个股是船,水都干了,你还想开船?
比如,个股有雷,不触碰。
基本面出了问题,技术面就是个屁。
你分析得再好,也顶不住一个业绩暴雷或者董事长被抓。
再比如,信号不齐,不动手。
缺一个条件,就等于给了风险一个插足的机会。
宁愿错过,不能做错。
最后,见好就收。
别总想着卖在最高点,那是神干的事。
吃到鱼身最肥美的一段就够了,鱼头鱼尾留给别人,不然容易被刺卡喉咙。
说到底,所谓“深圳大妈”的故事,更像一个寓言。
它告诉我们,在资本市场这个黑暗森林里,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而活下去的法则,往往不是你有多聪明,能预测未来,而是你有多笨,能坚持原则。
炒股不用学太多花里胡哨的。
你不需要懂什么缠论、波浪理论,你只需要把一种基于概率优势和风险控制的简单方法,执行到极致。
周线定趋势,一次探虚实,回调验支撑,二次抓机会。
这二十个字,翻译过来就是:在大概率对的地方,做大概率对的事情,并且给自己留好后路。
这套“笨办法”之所以显得“准”,不是因为它能预测涨停,而是因为它帮你避开了绝大多数会让你亏大钱的陷阱。
当别人在追涨杀跌的泥潭里反复横跳时,你每周只花30分钟,像个老僧一样入定,等待那个完美的时机。
这本身就是一种降维打击。
你放弃了预测,选择了应对;你放弃了激情,选择了纪律。
这才是普通人在这个残酷市场里,最现实,也是最有效的生存之道。
所以,你之前追涨杀跌,是不是也觉得自己像个被耍的猴?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被市场毒打的经历,让我们一起在痛苦中寻找智慧的微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