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萨达姆倒台:伊拉克人迎来“自由”还是深渊?科威特真能摆脱恐惧?

发布日期:2025-11-22 20:45    点击次数:74

萨达姆那尊巨大的雕像轰然倒地时,巴格达的广场上欢呼声震天。伊拉克人觉得,独裁的枷锁终于碎了,好日子要来了。而在不远的科威特,人们放起了烟花,酒吧里挤满了庆祝的人。他们也自由了,是从恐惧中解脱出来的自由。

两种自由,两种命运。推倒一个萨达姆,真的能换来想要的明天吗?

一个人的伊拉克

很多人记住萨达姆,是从他那铁腕统治开始的。但故事的开头,他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1959年,22岁的他在巴格达街头策划刺杀总理,失败后狼狈逃到开罗。谁能想到,这个穿着西装学法律的流亡学生,几年后会成为整个国家的主人。

他的人生就像一部教科书式的权力游戏。1968年复兴党上台,他当上副总统,主管情报,然后一步步把对手清理干净。到了1979年,他干脆逼着总统下台,自己坐上头把交椅。他是个矛盾体。一边砸钱修学校、建医院,让城市焕然一新,另一边,他的安全部队和复兴党像张大网,谁不听话就收紧,很多人半夜被带走,就再也没回来。

为了维持统治,他巧妙地利用着国内复杂的教派关系。六成什叶派,三成多逊尼派,还有一成库尔德人,他用高压手段维持着脆弱的平衡。但这种平衡,代价是血。打了八年的两伊战争,他用化学武器对付库尔德人和伊朗人,尸横遍野。

战争掏空了国库,欠下一屁股债,其中不少是科威特的。他觉得自己替整个中东挡住了伊朗,科威特非但不减债,还增产石油拉低油价,这不是背后捅刀子吗?被逼急了的萨达姆,做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决定。1990年8月2日,他的军队只用9小时就吞并了科威特。

被推倒的何止是雕像

那次入侵,是科威特人永远的噩梦。伊拉克士兵烧杀抢掠,把科威特变成了自己的“第19个省”。埃米尔的弟弟战死宫殿,动物园的动物成了士兵的猎物。直到半年后,多国联军发动“沙漠风暴”,用42天空袭和100小时地面战,才把伊拉克军队赶了出去。

科威特得救了,但伊拉克的苦日子来了。十几年的国际制裁、通货膨胀,让普通人活得像在地狱。联合国那个“石油换食品”计划,也被腐败搞得一团糟。可即便如此,萨达姆的政权依然稳固。

直到2003年,美国人又来了。3月17日,布什总统发出最后通牒,让他和儿子48小时内走人。萨达姆没理。三天后,战争爆发。伊拉克军队装备落后,组织混乱,根本不堪一击。美军坦克横扫沙漠,没几天就兵临巴格达城下。

4月9日,雕像倒塌的那一刻,成了历史的转折点。伊拉克人以为的解脱,却成了另一场噩梦的开始。萨达姆这个高压锅盖子一没,教派矛盾的沸水直接喷了出来。2004年,什叶派过节,三起爆炸带走了171条命。两年后,萨马拉的清真寺被炸,那是什叶派的圣地,整个国家都疯了。

天堂和地狱的邻居

","什叶派武装开始疯狂报复,巴格达街头每天都是枪声和爆炸。光是2005到2006年,死于教派冲突的人就超过1.2万,比萨达姆时代政治迫害死的人还多。出门过几道检查站是家常便饭,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不会有炸弹。

西方媒体吹捧的民主选举,在2005年搞起来了。选民手指沾着紫色墨水投票,看起来很美。可结果呢?什叶派政党大获全胜,新上台的总理马利基大搞清洗,把40万前复兴党成员和技术人员搞失了业。这帮人走投无路,很多扭头就加入了反政府武装。

极端组织趁虚而入,在伊拉克这片沃土上疯狂生长,最后变成了“伊斯兰国”这个怪物。经济更是一塌糊涂。战前人均GDP好歹有4000美元,战后十几年就在5000美元左右打转。电力、供水、医院全瘫痪了,国家博物馆上万件文物被洗劫一空。

石油呢?被埃克森美孚、壳牌这些西方巨头瓜分了。伊拉克人只能眼睁睜看着自家的油被外国人抽走赚钱,心里那叫一个堵。

反观科威特,简直是另一个世界。萨达姆倒台,他们是发自内心地高兴。国家迅速重建,石油经济让他们富得流油,人均GDP很快冲到3.4万美元。但他们也睡不安稳。旁边的伊拉克乱成一锅粥,伊朗又趁机崛起。夹在中间的科威特,只能小心翼翼地看着两个大块头的脸色过日子。

地洞里的预言家

美国人当初为什么非要干掉萨达姆?说的理由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勾结基地组织”,结果战后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真正的理由,谁都心知肚明:石油和美元。伊拉克石油储量世界第五,谁不眼红?更要命的是,萨达姆想用欧元结算石油,这是在挖美元的根。

萨达姆跑了8个月。2003年12月13日,美军在提克里特一个农舍的地洞里,把他薅了出来。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独裁者,当时胡子拉碴,眼神混沌,身边只有几张美元、两把手枪和一包大米。他没反抗,只问了句:“我是萨达姆,你们是美国人吗?”

2006年,他被判处绞刑。临死前他没服软,只是说伊拉克属于伊拉克人。他还预言,没了他,伊拉克会乱十年。现在看,他还是太保守了,这都乱了二十年了。

结语

到2022年,伊拉克还有三百多起恐怖袭击,政府换来换去,经济死气沉沉。人均GDP才6000美元,而邻居科威特是3.4万,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没了萨达姆,伊拉克人民真的“自由”了吗?他们获得了投票的权利,却失去了安全生活的权利。他们摆脱了一个独裁者,却迎来了无数个小军阀和恐怖组织。

推翻一个强权人物也许只需要几十天,但要重建一个稳定的社会,可能需要几代人。对伊拉克人来说,这代价实在太沉重了。而对于科威特,威胁是解除了,但周边环境的恶化,让他们永远无法高枕无忧。这笔账,怎么算都是一团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