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乌克兰表示,他们正和美国一直聊给乌克兰送战斧导弹的事,之前要过被拒绝,但现在美方正在考虑这一请求,并强调“最终决定权在总统手中”

发布日期:2025-10-25 01:27    点击次数:170

射程2500公里,能打莫斯科! 乌克兰即将拿到“战斧”导弹,美俄博弈迎来临界点

特朗普一句“我总体上已作出决定”,让原本僵持的俄乌战场瞬间绷紧神经。 美国可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的消息,已从猜测变为摆在谈判桌上的具体方案——型号、交付方式、使用限制等细节正被美乌团队逐条抠字眼。 这款射程覆盖莫斯科的“大杀器”,一旦落地乌克兰,将彻底改写战争规则。

“战斧”入场:从拒绝到松动的背后

乌克兰对“战斧”的渴望由来已久。 去年,泽连斯基向拜登政府提出请求时,被以“库存有限”和“目标不明确”为由直接拒绝。 但今年9月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泽连斯基与特朗普的会晤改变了风向。 万斯随后在福克斯新闻上公开证实,美方正在考虑这一请求,并强调“最终决定权在总统手中”。

转折点在于特朗普政府的战略调整。与前任不同,特朗普更倾向于将援助成本转嫁给欧洲。 根据新机制,欧洲国家出资向美国购买武器,再转运至乌克兰。 首批“爱国者”导弹和“海马斯”火箭炮已通过该渠道交付,而“战斧”可能成为下一批筹码。

一枚导弹的威慑力:为什么俄罗斯坐不住了?

“战斧”巡航导弹的恐怖之处在于其超远射程和精准打击能力。 最新型号射程可达2500公里,而莫斯科距乌克兰边境仅约400公里。 这意味着,乌军可从本土纵深地带对俄腹地核心目标发动袭击——包括莫斯科、圣彼得堡等政治经济中心,以及萨拉托夫州的恩格斯空军基地等战略设施。

对比乌军现有武器,“战斧”的威力堪称降维打击。 乌军目前最远的“风暴阴影”导弹射程仅250公里,而“战斧”不仅射程扩大10倍,弹头重量更达450公斤,远超西方此前提供的任何远程武器。美国冲突研究所分析显示,若部署射程1600公里的基础型号,乌军可覆盖俄境内1655个军事目标,包括67座空军基地;若升级至2500公里版本,目标数量将升至1945个。

俄罗斯的回应异常激烈。 普京警告,若“战斧”入乌,将是“局势的严重升级”。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更点出关键:某些型号的“战斧”可配备核弹头,且操作需美军深度参与,这将使美俄关系进入“全新对抗阶段”。

技术难题与政治博弈:导弹背后的暗战

尽管特朗普表态积极,但白宫对乌军的使用计划心存疑虑。 特朗普强调:“我想知道他们拿它做什么、会打哪里”。 这种矛盾暴露出美国的双重考量:既想通过军援施压俄罗斯,又担心冲突失控。

技术层面,“战斧”的部署并非易事。 该导弹需依赖高精度三维地形图规划路线,而这类最高机密通常由美英军方掌握。 俄军事专家安皮洛戈夫指出,发射准备必然由西方专家操刀,这意味着美军人员将间接参与对俄作战。 此外,陆基发射系统“堤丰”体积庞大,在无人机密集的战场易暴露目标,且美军自2019年才启动生产,能否快速部署仍是未知数。

资金问题反而最易解决。 欧洲多国已承诺承担费用,甚至可能动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购买武器,形成“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的讽刺局面。

俄方的反制:从警告到核威慑

俄罗斯的警告早已超越常规范畴。 2024年11月,俄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声称,若美国持续援乌,俄可能向“美国潜在敌人”转让核技术。 结合2024年7月俄更新《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将核武器列为应对威胁的核心工具,这一威胁的份量不容小觑。

战场上,俄军也可能调整战略。 若“战斧”入场,俄后方轰炸机基地、后勤枢纽将不再安全,被迫后撤至乌拉尔山脉以东,战线可能重新拉长。 而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明言,援助武器将成为“合法打击目标”,暗示不排除直接攻击运输线或境外决策设施。

全球棋局:谁在博弈中获利?

特朗普政府的矛盾操作背后,是“交易式外交”的典型逻辑。一方面,美国弱化了对俄安全担忧,甚至暗示乌克兰不可能加入北约,试图缓和与俄关系;另一方面,又通过加码军援施压,迫使俄罗斯回到谈判桌。 这种摇摆让欧洲盟友陷入尴尬:北约内部已因援乌规模产生裂痕,而美国单方面推进“战斧”交付,可能将欧洲拖入更直接的对抗。

乌克兰则试图在夹缝中争取主动权。 除“战斧”外,乌军正加速开发国产远程武器,如“海王星”导弹今年已命中超50次,“火烈鸟”新型导弹也接近量产。 但泽连斯基的“胜利计划”此前遭北约冷遇,如今将希望寄托于“战斧”带来的谈判筹码。

悬而未决的终局

“战斧”是否交付、何时交付、如何使用,已成为美俄乌三方博弈的焦点。 英国《金融时报》披露,特朗普曾当面问泽连斯基:“乌军能否打击莫斯科? ”泽连斯基的回答是:“给武器就能做到”。 如今,武器已在路上,但它的终点是战场还是谈判桌,仍取决于克里姆林宫与白宫接下来的每一步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