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快没钱了?古特雷斯发布史无前例提醒,超三成国家拖欠费用,最大拖欠国现身!中方立场清晰
发布日期:2025-11-20 01:38 点击次数:84
10月17号那天,古特雷斯抛出一句惊雷:联合国要破产了。不是夸张,是账上真没钱了。
截至到2025年9月底,成员国该交的会费,只收到了66.2%。上一年同期还有78.1%,短短一年跌了近12个百分点。更扎心的是,三成多的国家今年一分没交。就这一帐,总共差了七亿六千万美元。几乎连联合国总部的大门灯泡都要节电了。
古特雷斯被逼急了,只能宣布动刀。2026年的预算从38亿美元砍到32.38亿,一下削掉15.1%。岗位也得裁。一万四千人里,要去掉近2700个,剩下11594个,连办公室都得拆合。
他说那三个字最有分量,“实属无奈”。因为联合国还要维持三根支柱:和平与安全、发展、人权。没钱了,再多的口号也白搭。
有意思的是,这一场危机最直接的罪魁祸首,不是什么小国破产。最大的“欠费户”,正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美国。
特朗普重新入驻白宫后,美国今年几乎没往联合国打过钱。累积拖欠30多亿美元。光2025年的常规预算份额就有8.2亿没给,还不算往年的旧账和维和费用。
可一边欠账,一边还在9月份的联合国大会上滔滔不绝讲了57分钟,夸自己让美国迎来“黄金时代”,然后转头骂联合国没在伊核问题、俄乌冲突上“负起责任”。整场演说,唯一没提的就是那笔巨额欠款。
你说巧不巧,这么多年,美国口口声声要领导全球秩序,轮到掏钱维持秩序的时候,它却是第一个甩手不干。其他国家一看,美国都能不交,那我急啥?于是拖着。就这么,“欠费文化”成了传染病。
问题来了,美国真穷到这份上了吗?显然没有。它的财政是乱,政府关门的风险确实存在,但把联合国欠款放到“低优先级”,其实是政治态度。特朗普觉得联合国“出力多,回报少”,宁愿自己拉小圈子玩。
这下好了,别人看美国都不买单,多边机制的信任被一点点蚕食。连一向按时交费的中小国家,这会儿也心虚。有人可能心想:如果老大都不交,我交成冤大头?慢慢地,体系的约束力开始瓦解。
古特雷斯的那句警告不仅是为钱,背后更是信任危机。这才是最致命的。
从全球角度看,联合国真要关门,受伤的最先不是华盛顿、不是北京,是那些名字经常被忽略的小国。靠联合国拿维和经费、拿人道援助的地方,一旦断供,后果不堪设想。
维和部队可能撤出动荡地区,救援物资可能中断,气候谈判、人权工作统统停摆。短期内或许还能靠惯性往前走,可时间一长,国际秩序会滑向丛林法则。谁拳头大,谁说了算。小国,只能夹缝求生。
有人说,联合国走到这一步,中国怎么看?中国表态得很直接。10月15号,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联合国80周年改革倡议”会上提了三点。“谋定后动、把准方向、务求实效。”这不是客气话,而是针对症结来的。
现有架构太老,预算分配、职能设置,都难以兼顾不同国家的诉求。就算有人愿意支持,也会陷入“钱去哪儿了”的争论。改革成了唯一出路。
中国的意思明确: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重塑机制,而不是指望哪个大国一时心血来潮掏腰包。毕竟联合国不是某个富国的慈善项目,而是190多个国家的公共平台。
特朗普政府的“小圈子思维”,在这件事上暴露无遗。美国要的是控制,不是合作。它想当保安的同时又不出保安费,这种逻辑在现实中走不通。
而美国的态度一旦松动,对多边体系的信任就会连根动摇。很多国家是靠规则活的,不是靠拳头。联合国垮掉,就等于把规则撕了。
古特雷斯现在能做的就是稳住军心,一边削预算度日,一边喊话各国别再拖延。可是喊话的对象,首先就包括那个欠了30亿美元的大国。
联合国的问题,从来不是钱不够,而是态度不对。如果一个声称要“重振国际秩序”的国家,把联合国会费排进最末一档,还要求别人尊重体系,这就成了笑话。
其他国家如果真的还想要一个能说理的地方,就该掏钱、该担当。否则等这个平台塌了,再想重建一个能让所有国家平等坐下的地方,代价不会止于多几亿美元。
最终,账本上的数字只是表面。多边世界能不能撑下去,关键看的是信任。只要有人带头欠账,这场危机就不会消停。眼下,联合国的灯还亮着,但能亮多久,没人敢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