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决战2025!宁德稳扎2027,国轩今年就路测,这场技术赌局谁能笑到最后?
发布日期:2025-11-20 16:11 点击次数:100
2025年三季度财报收官,固态电池三巨头——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的“含金量”对决结果出炉。 财务数据与技术进展的双重较量下,一场关于未来能源话语权的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
宁德时代:盈利碾压,技术路线“稳”字当头
宁德时代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60.01亿元,日均净赚超1.4亿元,净利率高达18.47%,在三巨头中一骑绝尘。 其毛利率提升得益于碳酸锂价格下降与价格联动机制,而储能业务占比超20%,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技术层面,宁德时代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扩至1200人,20Ah样品能量密度达450Wh/kg,-30℃低温放电效率85%,但量产时间表设定在2027年,步伐相对谨慎。 这种“技术储备深厚但商业化节奏克制”的策略,与其行业龙头的规模优势一脉相承。
国轩高科:杠杆激进,固态电池抢跑商业化
国轩高科前三季度营收增长15.6%,净利润同比猛增41.11%,但8.9%的净资产收益率背后藏着3.54倍的权益乘数,财务杠杆位居三者之首。 其三季度利润暴增部分源于奇瑞上市带来的非经常性收益,实际经营仍依赖高负债扩张。 技术突围成为其核心战略:金石全固态电池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并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计划2025年启动装车路测。 与亿航智能在低空经济的合作,为其固态电池提供了差异化应用场景。
亿纬锂能:周转率称王,押注细分场景
亿纬锂能前三季度营收340.49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6.88%,但总资产周转率0.41次位列第一,凸显其运营效率优势。 储能电池出货量35.73GWh,同比增长115.57%,成为业绩亮点。 固态电池领域,其9月下线10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重点瞄准低空经济、机器人等对价格不敏感的高端细分市场。 不过,净利率下滑暴露其面临行业价格战的压力。
财务杠杆VS技术激进:三巨头的生存逻辑
从杜邦分析法拆解,三家企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存策略。宁德时代以最低财务杠杆实现最高盈利,依赖全产业链话语权与成本控制能力;国轩高科以高杠杆换技术突破空间,固态电池进度领先但财务风险偏高;亿纬锂能则凭借周转效率与场景创新平衡盈利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三家企业储能业务占比均显著提升,海外市场成为共同突破口。 亿纬锂能透露,2026年海外业务占比将大幅提升,宁德时代与国轩高科亦加速海外工厂布局。
固态电池竞赛:从实验室到装车的关键一步
技术层面,三巨头的固态电池路径已出现分化。 宁德时代主攻硫化物路线,样品能量密度指向500Wh/kg;国轩高科的金石电池聚焦车规级应用;亿纬锂能则优先攻克小型高功率场景。 行业动态显示,2025年成为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迈向装车验证的关键节点:国轩高科启动路测,宁德时代扩大研发团队,亿纬锂能推进中试产线。 而工信部将全固态电池纳入新产业标准建设,进一步催化了产业化进程。
三季报背后的行业暗流
财报数据背后,动力电池行业正面临结构性转折。碳酸锂价格下行虽提振毛利率,但储能电芯价格已跌至0.3-0.4元/Wh的成本线,企业盈利空间持续承压。 与此同时,固态电池研发投入居高不下:宁德时代前三季度研发费用130.73亿元,亿纬锂能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1.89%至21.72亿元。 在传统液态电池深陷价格战之际,三巨头对固态电池的投入,实则为争夺下一代技术标准制定权的生死赌注。
(完)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