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阿斯麦考虑搬离,荷兰政府左右为难!俄媒直指:光刻机能否卖中国,关乎全球芯片格局

发布日期:2025-11-23 04:00    点击次数:98

今年,一句“阿斯麦可能考虑搬离荷兰”的传闻,让不少人心里咯噔一下。这可不是小事,全球最牛的光刻机巨头,居然动了“离家出走”的念头。俄媒一句话就点透了:“光刻机卖不卖中国,才是关键。”话糙理不糙,直接戳到了痛点。

阿斯麦被推上风口浪尖已经不是头一回了。过去两年,它在中美之间走钢丝,前面是美国的禁令大棒,后面是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夹在中间的荷兰政府,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现在连“搬家”这种话都放出来了,这背后的水,可深着呢。

荷兰这碗饭不好端了

荷兰政府嘴上跟着美国喊口号,心里早就乱成了一锅粥。它怕得罪美国,更怕阿斯麦的订单打水漂。要知道,2023年那会儿,阿斯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比已经冲到了26%,这可都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更要命的是,阿斯麦就是荷兰的“国宝”,一个公司就撑起了全国GDP的1.5%,还养活着几万个高薪岗位。所以荷兰政府再怎么表态,也不可能真把自己的金饭碗给砸了。经济部门内部早就为这事吵翻了天,出口管制是政治任务,可营收下滑是眼前的刀子。

最让企业头疼的是政策反复无常。有些许可证批了又撤,有些订单谈到一半直接卡住。阿斯麦在2024年初就公开“吐槽”,说审批流程慢得离谱,严重影响客户关系。生意场上讲究的就是效率,谁受得了这种来回折腾。到了今年,荷兰政府干脆把对华出口的数据从报告里删了,摆明了不想让人盯着看。

封锁线成了催化剂

另一边,中国可没闲着干等。你越是封锁,我越要自力更生。上海微电子在2024年12月就交出了第一台28纳米浸没式DUV光刻机,良率足够商用。这机器其实2023年技术上就成了,硬是憋到年底才亮相,就是不想太早暴露底牌。

哈工大那帮人更猛,今年1月直接拿出了波长13.5纳米的EUV光源,效率比阿斯麦现有的还高,已经装机测试了。中芯国际也没拖后腿,7纳米的良率在2024年就爬到了六成,蚀刻、沉积这些关键设备,国产化比例也过半了。

以前是靠花钱买整条生产线,现在是自己动手,一个一个零件地拼。数据显示,2024年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才13.6%,可到了今年5月,经济观察报说已经暴涨到50%了。虽然离70%的目标还有距离,但这个速度,足以让任何人重新评估这场封锁的实际效果。

没有谁是真正的中立者

这场风暴里,没人能独善其身。之前很多人觉得台积电能左右逢源,做个“技术中立者”,结果呢?2024年11月,美国商务部一句话,台积电南京厂就得乖乖停掉给寒武纪、地平线这些公司的7纳米以下芯片供应,连打包好的货都得锁仓库里。

所谓的技术中立,在大国博弈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台积电被逼着把产能往美国亚利桑那和日本熊本搬,结果建厂成本高得吓人,良率还死活上不去,产能利用率一直低迷。它用自己的遭遇证明了,想两头通吃,最后可能两头都得罪。

阿斯麦的处境也一样。它明明不是美国公司,却要被美国的政策死死管住。它想保持中立,却被硬生生推向一边。这种左右不逢源的尴尬,是所有处在风暴眼的技术企业的通病。

牌桌正在重新洗牌

美国的算盘是搞“Chip4”联盟,拉着日韩把中国排除在外。欧洲也不甘示弱,搞自己的芯片法案。但世界不是只有一条路可走。中国今年5月也开始反击,对阿斯麦要用的钬等稀土材料加了出口管制,想买?先申请许可证。

荷兰那边立马急了,赶紧囤货。阿斯麦对中国的销售额应声跌到两成,市值蒸发上百亿美元。而中国客户,转头就去支持国产设备了。

更有意思的是,全球供应链正在悄悄裂变。东南亚国家开始承接中国转移出来的成熟制程封测订单,一个不完全依赖美国、也不完全依赖中国的缓冲地带正在形成。连欧洲一些研究机构,都在私下里绕开美国,跟中国高校合作搞EUV光子学。

结语

说到底,阿斯麦想“搬家”的风声,更像是一种姿态,一声呐喊:别把我们逼得太狠了!这已经不只是一家企业的生死存亡,而是全球科技冷战的一个缩影。

封锁并没有掐死谁,反而像催化剂一样,逼着中国把设备、光源、材料、制程这些硬骨头一块一块啃下来。外企走了,中国人自己上。以前的玩法是“买买买”,现在的玩法是“自己造、自己配、自己跑”。这条路难走,但终究是给走通了。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买来的,而是自己手里有没有牌可打。这场牌局,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