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玩崩了!开发商疯狂抛售五星酒店,地产的俄罗斯套娃游戏结束了

发布日期:2025-10-25 06:35    点击次数:199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城市的新区,都杵着一个看着特牛逼,但感觉没啥人住的五星级酒店?就像一个班里总有个天天穿着阿玛尼但考试回回不及格的同学,你知道他家里有矿,但就是不知道他的钱花哪儿去了。

最近泉州一个叫富力万达文华的酒店,就被挂在京东上打折促销,起拍价三亿三,评估价快五个亿,直接打骨折。但这骨折价的“豪宅”,愣是没人敢接,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这事儿魔幻不魔幻?

魔幻的背后,其实是一套玩了二十年,现在终于玩崩了的商业逻辑。那个金碧辉煌的五星级酒店,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不是给你我这种凡人住的,它甚至都不是为了赚钱开的。

它就是一个道具,一个演员,一个开发商牌局里的“托儿”。

这套玩法,咱们得从开发商的“第一性原理”说起。开发商是干嘛的?卖房子的。怎么才能把房子卖得又快又贵?讲故事。在鸟不拉屎的郊区画个圈,光有几栋楼,那叫刚需盘,卖不上价。但如果旁边杵着一个万达文华、希尔顿、喜来登呢?

故事一下就性感起来了。

这叫“配套提升溢价”。这酒店就是开发商给住宅盘办的健身卡,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你进去挥汗如雨,是为了让你在掏钱买房的时候,感觉自己买的是一种高端生活方式,然后心甘情愿地为这个“感觉”多付二三十万。

酒店本身赚不赚钱?谁在乎。

只要房子能多卖一个亿,酒店亏个几千万又算什么。在那个蒙眼狂奔的年代,这笔账谁都会算。酒店对于开发商来说,就是个战略性亏损部门,是市场部的预算,是销售的临门一脚,唯独不是一个需要自负盈亏的生意。

更骚的操作还在后头。

一个重资产的五星级酒店,建好了就是几十个亿的资产。这玩意儿往那一摆,就是一份锃光瓦亮的资产负债表。开发商可以拿着它去银行做抵押,换回大把的低息贷款,然后拿着这笔钱,再去下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复制下一个“高端住宅+五星酒店”的套娃游戏。

这帮开发商以前玩的就是俄罗斯套娃,用酒店套银行贷款,用贷款去拿地,盖好房子再卖了回血,利润高得吓人。整个流程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酒店在这个闭环里,扮演了一个功勋卓著的“融资工具人”角色。

它不赚钱,但它能生钱。

所以你看,过去二十年,整个行业都是在一种“瞎积薄发”的状态里横冲直撞,以为风口能吹一辈子,结果风停了,才发现自己根本没长翅膀,光屁股在天上裸奔。

转折点是什么?是游戏规则变了。

一方面,房子不好卖了。以前闭着眼睛买房的人,现在睁大了眼睛都不敢出手了。现金奶牛渴死了,开发商的裤兜里比脸还干净,别说链子了,链条都快当废铁卖了。这时候,那个每年稳定亏损几千万的“工具人”酒店,就从一个可爱的吉祥物,变成了一个催命的吸血鬼。

另一方面,银行和监管不陪你玩了。三道红线一套上,银行看见开发商就跟看见瘟神一样。以前那个百试百灵的抵押贷款大法,现在彻底失灵。银行把最外层的套娃给没收了,里面一串小的全傻眼了,叮了当啷滚一地。

酒店这个“融资工具人”,被当场开除了。

现在开发商是怎么想的?很简单。地段不好?那卖了吧。配套不全?那卖了吧。故事不够性感?故事有个屁用,活下去要紧,卖了吧。这酒店就从一块金字招牌,变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谁爱接谁接,我只要钱。

所以我们才看到了泉州富力万达文华酒店打骨折拍卖这一幕。这不是孤例,隔壁长沙的同款酒店,今年也是折价卖的。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落幕:靠配套讲故事、靠资产玩杠杆的地产黄金时代,彻底结束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烫手的山芋,现在还能卖给谁?

连锁酒店品牌吗?

人家精得跟猴一样,开店选址模型跑出来的数据比你脸上的褶子都多,亏本的买卖狗都不干。泉州这个位置,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运营成本高得吓人,人流量又撑不起来,专业的玩家早就把它拉黑了。

散户吗?

三个多亿,你当是买三斤大白菜呢?更何况,拍卖公告里写得清清楚楚,水电物业费欠着,租约状况不明,过户税费高昂,一切风险买家自负。这哪是买资产,这简直是渡劫。

所以最后剩下的都是谁?

都是一群狼灭。

一群在废墟里找金子的专业选手。比如不良资产管理公司(AMC),还有那些深藏不露的地方国企和民营大佬。

现在敢来接盘的,都是些秃鹫。他们不关心这头牛活着的时候多风光,只关心它死了以后哪块肉最便宜,骨头能熬多少汤。跟他们谈情怀?他们只会问你情怀一斤多少钱。

他们的算盘是这么打的:

首先,价格一定要足够低,低到闭着眼睛买都不会亏穿裤衩。三个亿?还是太贵,最好能流拍个一两次,再打个七折,那就有意思了。

其次,他们根本没打算按五星级酒店的玩法继续烧钱。接手之后,必须搞“快种快收”。管理团队全部换血,成本给我砍到地板上。能做婚宴就疯狂接婚宴,能改成月子中心就立马动手,实在不行,隔成小单间做成长租公寓,或者改成高端点的剧本杀场地,都比现在每天睁眼就亏钱强。

再不济,把楼里所有值钱的玩意儿,从中央空调到紫铜管道,全拆了当废品卖,也能回一大口血。

这就是现实。商业世界里没有那么多温情脉脉,只有冰冷的价值计算。一个资产的命运,从来不取决于它昨天有多辉煌,只取决于它今天在谁手里,能换回多少真金白银。

泉州这家酒店的命运,就是过去那个疯狂时代所有“道具”的缩影。当大戏落幕,主角退场,这些曾经星光熠熠的道具,要么被遗忘在仓库里落灰,要么被论斤称两地卖掉。

至于谁会成为最后的接盘侠,也许是某个想给自己企业搞个门面的福建老板,也许是某个算盘打得贼精的基金。但无论如何,那个把它当“托儿”使的时代,是再也回不去了。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件事最大的启示就是,当你看到一个东西好得不像话,价格便宜得不像话的时候,别光顾着流口水,先问问自己:

这背后,是不是藏着一个更大的坑,等着我去填?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