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567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上海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公布,五大变化值得注意
浏览量:    所属栏目:【行业新闻】    时间:2023-07-26

记者 | 杨舒鸿吉

编辑 | 刘素楠

2021年5月18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外披露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上海地区数据。

数据显示,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为24870895人,与2010年相比,十年增长8.0%,年平均增长率为0.8%。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为10479652人,占比42.1%,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内增长16.7%。

户别规模上,全市常住人口中,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32人,比2010年的2.49人减少0.17人。

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1.8%,女性人口占48.2%。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33,比2010年的106.19上升1.14。

记者注意到,此次公布的数据中,五大变化最为明显。

图片来源:上海发布

第一大变化:上海常住人口增长规模放缓

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市统计局局长朱民解读指出,上海常住人口规模稳定增长,但总量增长的规模有所放缓。在过去三次人口普查周期里,常住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但是每个普查周期常住人口净增量还是有所变化的。

他引用数据称,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1990年-2000年),上海常住人口增加307万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2000年-2010年)增加了661万人,而这次人口普查的周期内,上海常住人口增加了185万人。

“相比前两个普查周期而言,近10年上海常住人口总量规模的增长是相对平稳的,这与上海落实国家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要求,统筹人口与产业发展、城市布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政策措施目标是一致的。”朱民表示。

片来源:上海发布

第二大变化: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有所下降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220.94万人,占89.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66.15万人,占10.7%。从空间布局上看,中心城区人口占26.9 %,浦东新区人口占22.8 %,郊区人口占50.3 %。

与2010年相比,中心城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3.4个百分点,浦东新区提高0.9个百分点,郊区提高2.5个百分点。

朱民指出,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由中心城区向郊区扩散的趋势愈发明显。十年来,随着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区域公共服务资分布更趋均衡以及经济产业布局的调整,上海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由中心城区向郊区疏解的趋势变得愈发明显。

朱民同时披露,此次普查分区常住人口的数据显示,全市人口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内减外增”的变化格局,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比2010年减少了30.25万人,浦东新区和郊区比2010年增加了251.43万人,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由2010年每平方公里24137人下降到2020年每平方公里23092人;浦东新区和郊区的人口密度由每平方公里2650人提高到每平方公里3006人。

朱民强调,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减少、郊区人口增加的情况已经持续较长的时间了。

其中,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占比分别为42.24%、30.3%、26.87%,可以看到中心城区人口占比持续减少。

“过去十年里,上海市积极统筹推进人口与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协调发展的各项政策。从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上海的分区数据来看,相关政策措施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上海人口分布更合理,空间结构更为优化,城乡发展更为均衡。”朱民表示,从上海“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看,“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塑造市域空间新格局”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上海城市发展的总趋势。

片来源:上海发布

第三大变化: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

此次普查数据显示,上海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42.42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1893人上升为33872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0.7年升至11.8年。文盲率由2.74%下降为1.61%。

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比重快速提高,是十年来上海人口素质变化最显著特征。

朱民解读称,这次普查各项数据结构比较来看,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提高了55%。其中,16-59岁劳动年龄段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为46.4%,比2010年提高20.2个百分点。

上海市统计局副局长施方解释称,上海每10万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是全国最高的。可以讲,上海具备依靠人才红利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我认为,这十年来上海常住人口素质提高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

“这个变化是非常明显的,这与上海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国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是密切相关的。同时近十年来上海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大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这对流入人口的结构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朱民表示。

片来源:上海发布

第四大变化:劳动人口规模仍较大,人才红利优势明显

本次普查数据显示,上海15-59岁年龄段人口总量为1661.91万人。其中,16-59岁劳动年龄段人口总量为1650万人左右,均比2010年有所下降。从全国来看,上海15-59岁年龄段人口比重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在31个省市中排名第六。

朱民认为,全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仍然较大,总量接近9亿,我们的劳动力资源仍然丰富,上海的情况也是如此。我们注意到,上海16-59岁劳动年龄段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相比十年前是显著提高的,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比46.4%,比2010年提高20.2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6年,提高1.4年。

他进一步解读指出,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上海具备的人才红利优势更加明显,就业的质量也会进一步提高,“按照上海“十四五”规划,上海要全面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人才要素市场化配置。“随着上海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各类人才将在上海有更多施展才华的机遇和空间。 ”

片来源:上海发布

第五大变化:少子化与老龄化并存

数据显示,上海全市0—14岁人口为243.63万人,占9.8%,与2010年相比提高1.2个百分点。

朱民认为,与2010年相比,这部分比重在提高,但少儿人口比例数据偏低,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他指出,少子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较普遍的现象,一个地区的年龄结构的变化,与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影响,低生育已经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普遍面临的问题。

“上海经济总量已经位居全球城市第六位,少子化也将成为上海面临的现实问题。”朱民表示。

其次是外省市来沪人口中少儿比例相对偏低。

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总量大且占比高,2019年这部分人口中0-14岁占比为9.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第三个原因在于人口三个主要年龄结构互为关联。朱民指出,现阶段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上海劳动年龄段人口占比也高于全国平均3.5个百分点,相应的0-14岁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就会低于全国平均。

与少子化并存的是上海老龄化问题。

从历史上来看,上海老龄化程度一直是全国最高的地区之一。

数据显示,1982年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就达到11.5%,是全国最早进入老年型人口结构的城市。2000年和2010年上海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比全国高4.5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

这次人口普查中,上海老龄人口比重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

朱民认为,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和上海城市人口发展的历史变化是密切相关的。上世纪50年代是上海人口出生的高峰期,1951-1960年上海累计出生人口为272万人,峰值出现在1954年,这一阶段上海出生人口总量大,而且比较集中,这是造成现阶段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的最主要原因。

朱民表示,上海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点举措,“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持续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推进老有所为。统计局将开发好、利用好人口普查数据,对普查数据继续进行认真研究,开展深度分析,切实为科学制定政策提供统计信息支撑。

网站首页 高德娱乐简介 高德注册 高德登录 高德新闻 高德APP下载 高德代理加盟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2-2018 首页-高德娱乐-注册登录站 版权所有
电话:400-123-4567      手机:13800000000
E-mail:admin@youweb.com      联系人:张生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琼ICP备xxxxxxxx号

扫一扫  关注微信

平台注册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