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贸下降不是出口竞争力减弱造成,主要受国际市场疲弱和贸易方式变化制约
1.外贸进出口大幅下降。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5.67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7%。其中,出口8.95万亿元,下降1.6%;进口6.72万亿元,下降14.6%;贸易顺差2.23万亿元,扩大80.8%,处于较高水平。从前8个月我国外贸运行情况看,一般贸易占比较去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出口额增长2.6%,顺差1.11万亿元,去年同期仅为1769.9亿元;加工贸易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出口额下降8.5%,顺差1.35万亿元,同比下降5.4%。虽然加工贸易出口较大幅下降,但一般贸易出口小幅增长。1-8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0.7%;服装、鞋类、纺织品、家具、玩具、塑料制品、箱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额下降2.1%。
当前我国外贸已进入低增长的“新常态”。 2012年以来,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增速已由前些年的两位数增长降至一位数,并且增速低于当年GDP增速,2014年更是保持较低增长,2015年可能出现零增长。虽有周期性变化,更主要的是结构性变化。
2.全球外贸增速普遍下降。近年来外贸增速下降是全球性现象。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后危机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呈现弱复苏态势,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际贸易增长动力不足。世界贸易组织7月2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球出口下降11.3%,进口下降13.8%。在全球贸易总体下滑的趋势下,我国出口增长受到较大抑制,但今年前5个月我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6%,明显高于全球出口增速。
3.中国进出口结构出现重要变化。从出口看,我国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上升。2015年7月IMF的SDR评估报告指出,近五年来,我国是当前商品与服务出口全球排名前五名中唯一一个全球份额占比上升的国家,且与美国和欧盟的差距在大幅缩小。我国2010-2014年位列全球第三,占比从2005-2009年的8.1%上升至11%;欧盟、美国占比分别从19.8%、14.2%下降到18.2%和13.6%;英国占比从7.2%下降至4.9%;日本从5.7%下降到5%。同时,在加工贸易环节中,从中国国内市场采购的商品增多,表现为加工贸易的附加值上升。从进口看,中国货物贸易进口额虽然下降,但进口量仍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口原油、粮食、成品油分别增加9.8%、24.4%和4.1%;进口铁矿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这两个方面变化意味着,中国出口竞争力没有减弱。
4.全球贸易下降的主因是全球需求低迷及贸易方式变化。尽管短期内中国进出口增长下降,但主要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IMF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7月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相比2014年1月下跌36.7%,已接近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最低水平。全球贸易方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产业与订单转移加剧,受美国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影响,大量资本出现回流,部分美国跨国企业将生产转至本国,很多商品也开始在消费地建厂生产,全球贸易不再像金融危机前大进大出。同时,全球消费方式的变化,也加快了对外贸易的下降速度。
应当说,在世界经济呈现弱复苏、外部需求持续低迷、发达国家竞相通过货币贬值抢夺出口市场等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能够维持现有水平,并保持对美国、东盟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增长实属不易。未来,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我国出口将进一步回升。这也说明,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放缓并非外贸竞争力下降所致,虽然传统产品的优势在减弱,但高技术产品的优势在逐步增强,我国外贸综合竞争优势随着结构优化依然存在,具备稳定增长的基础。
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贸发展的影响是双向的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一定下行压力,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外部需求不振等因素将继续制约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但鉴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贸发展带来“弊”的同时,也带来了“利”,且“利”大于“弊”。
(一)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贸发展的正面效应
1.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国外先进设备和大宗商品的进口。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改善有一定促进作用。人民币升值迫使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技术升级,以更高技术含量和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企业技术提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进口大量国外技术和大型机器设备,人民币升值降低了企业购买成本,间接促使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改进产品档次,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同时,我国大宗商品贸易占比较大。原油、粮食、成品油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大幅下跌,降低了进口成本,促进进口量不断增加。人民币升值也有利于吸收海外资源、能源,缓解国内资源瓶颈,降低我国进口能源、原料的负担。
2.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对外投资。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未来我国对外投资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这也意味着我国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在国外从事跨国经营,充分利用全球资源,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建立全球性的生产、营销网络。
3.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适当举借外债。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速经济发展,我国向西方国家借了大量外债。近些年来,随着企业贷款难度变大、成本变高以及受境外融资成本低等因素影响,大量企业加快转向境外发行债务,导致了外债总规模和短期外债比例双双增长趋势。并且未来可以预见,在我国企业“走出去”国际化运营过程中,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海外发行美元计价的国际债券。在一定程度上,人民币升值将减轻我国偿还外债的压力,有利于企业举借外债。
4.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要求与人民币升值相匹配。虽然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但会提高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紧迫感,加快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发展高效、低耗、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从德国、日本、韩国等赶超经济体的经验看,其实现赶超的关键就在于大力引入先进技术,而这也离不开汇率的作用。未来人民币汇率稳定或相对坚挺有助于企业抓住机会引进、储备和消化国外高新技术,对我国未来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技术的升级,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实现经济的提质增效大有裨益,这恰恰是“新常态”的要求。
5.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是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前提。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靠强势的人民币支撑,一旦人民币汇率出现快速贬值,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当前我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也需要强势的人民币作支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中,人民币将成为主要流通货币之一,并在沿线国家范围内形成一个人民币货币区,而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将难以实现此目标。同时,人民币升值会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我国政府需要保持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更重要的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增加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责任。只有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才能保证持有人民币国家的基本利益。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贸发展的负面效应
1.会刺激一部分制造品进口增加,冲击国内市场,不利于国内企业的发展,甚至引起国内通货紧缩。人民币升值后,进口商品在国内的销售价格将降低,国内消费者将可以购买更多进口商品,这将影响到国内相关生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从长期看竞争的加剧对国内企业的发展是有益处的。
2.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影响较大,但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更大。一国融入全球经济程度越深,汇率变化对出口的影响就越小。[[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从深层次看,汇率变动对企业转移的影响程度较低,劳动力成本上涨是企业出口竞争优势减弱的主要因素。根据国际清算银行计算,2015年上半年,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64%,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95%;而2014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6339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1%,2015年还将进一步增长。劳动力成本提高使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削弱,制约了生产和出口扩大。
3.加大国内就业压力。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方面会导致大批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向海外转移,一方面会促使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将降低对国内低端劳动力的需求,造成低端劳动力的较大就业压力和一定程度的失业。
4.不利于外资流入。人民币升值会提高我国原材料、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对国际市场的价格,增加外商在我国投资成本,降低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会导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减少。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有比较充足的外汇储备,而且保持较为可观的经常项目顺差,这都有利于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整体上看,人民币小幅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有利;但也要看到,在美联储尚未加息情况下,短期内不提倡人民币汇率的变动,除非我国经济下行至难以接受的程度方可考虑。
三、人民币汇率决定机制改革要考虑国内外经济关系大背景
1、我国经济稳增长和控风险需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人民币趋势性贬值可能会降低市场风险偏好,抑制热钱流入,增加资产价格下跌和资本外逃的压力,加重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从目前情况看,人民币汇率有必要也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可在供求关系作用下实现双向波动,并增大弹性。
2、在经济复苏乏力、总体需求疲软时,汇率成为了日本和欧盟克服经济低迷的重要工具,日本、欧盟国家采取持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弱势日元、欧元等措施。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3、美联储年底前可能加息,推动美元走强。新兴经济体将继续出现货币贬值、资金外流等现象。人民币汇率没有必要与强势美元捆绑在一起,需要根据国内经济周期的变化,增加灵活性。
4、人民币短期内仍有贬值预期,资金会出现外流,但经常账户仍可保持一定顺差,长期汇率仍将是稳定的,对金融市场不会产生大的冲击。同时,人民币一定幅度的贬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
5、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看,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更为重要,而不在于人民币短期内是升值还是贬值。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靠强势的人民币支撑,汇率贬值会严重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为此,可保持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汇率维持相对稳定,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
四、应将贸易政策与投资政策相配合,促进企业全球化水平
在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的趋势下,我国应以经济全球化调整和深化为契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结合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实现对外贸易提质增效。
一是依托对外投资带动对外贸易发展,推动过剩产能输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在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及产业结构等方面,与我国经济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为此,应充分利用沿线国家的比较优势,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带动国内相关设备和零部件等过剩产能的出口。另外,可借助我国在东盟国家的辐射效应,扩大产业内贸易,加大向欧美国家的出口,提升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要依靠创新驱动,巩固传统优势产品市场份额。既要增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创新要素比重,打破传统优势产业低端锁定的局面,提升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又要加快出口产品升级,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产品竞争新优势,加大自主品牌推广,增强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三是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着力提升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位置。一方面应优化贸易方式,提高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比重,推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延长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推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除美、欧、日等传统市场之外,应加大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提高新兴市场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
四是加快培育新竞争优势,全面构建全球性生产网络。加强对外经济贸易政策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等的配合,以提升外贸价值链为重点,促进产业升级。同时,要将产业对外转移与“一带一路”等战略结合,通过“走出去”,逐使中国企业融入区域性的乃至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体系。
[1] 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看,由于比较优势不同的国家间存在跨区域上下游分工和产业内贸易,而一国汇率的变动及其对外贸的影响将沿着此价值链快速传导至其他国家,弱化了货币贬值对出口的拉动效应,并且从一些主要国家货币贬值情况看,其对出口的抑制效应远小于货币贬值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