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会介绍 Markdown 中
- Markdown 标记的使用规范
- 使用空格、空行、缩进等元素优化排版的方法
- 常用中文标点符号规范
这些是 Markdown 写作的比较常见的排版格式指导,同时也是排版格式约定。遵守它们能使得排版更加美观,更加方便阅读,也能让你有固定的模式可依,降低写作时对于排版的心智负担。
- 文章的顶层标题使用二级标题(有时文章的标题并不需要写在文章里,比如大多数博客有专门的位置填写文章标题,此时这级标题可以省略)
- 每个小节的标题使用三级标题
- 小节中进一步分层组织时使用四级标题
- 尽量少用五级标题和六级标题,考虑用有序列表和无序列表代替
- 完全不用一级标题
需要强调某处内容时使用粗体,如:
中文全角标点符号占一个汉字宽度,英文半角标点占半个汉字宽度(亦即一个字母宽度)。
在中文排版中不使用斜体。在英文排版中可用斜体表达强调,或表示书名、题目。
以下情况使用引用标记:
- 引述内容时(也可直接用引号替代)
- 作示例时
- 给出提示、警告等额外说明时
某一行文字中嵌入简短代码时使用行内代码,如:
打开 Linux 虚拟终端,输入 `echo 'Hello World'` 。恭喜,你已经入门 Shell 了 :)
展示多行代码时使用代码块,也可用于 XML、JSON、配置项等。尽量在使用代码块时给出语言标识,有些 Markdown 工具会针对该语言高亮显示其中的语言元素。如:
```java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args){
System.out.println("Hello World");
}
```
将显示为:
Markdown 中使用
![图片名称](https://xx.xx/xx)
来插入图片,这里的「图片名称」可以任取,但是推荐使用对图片主题具有描述性的文字。因为在一些网站或软件中,图片无法加载时会显示这个「图片名称」,这时至少还能给读者传递出一点有用信息。
如果不想让 Markdown 标记生效,可以在标记的每个符号前加上反斜杠(\\),这样这些符号将按原样显示,不再具有 Markdown 中的特殊意义。
如:
不想让引用块标记生效,可以使用 \\>,将显示为 >
不想让二级标题标记生效,可以使用 \\#\\#,将显示为 ##
Markdown 中半角空格的使用很重要,一些情况下能调节文字间距使得排版更加美观。
- 中英文混排时,英文前后各加一个空格,如:
请坚信 Markdown 会为你带来生产力的提升。
- 中文和阿拉伯数字混排时,数字前后各加一个空格,如:
2008 年已经过去 11 年了!
- 若英文或阿拉伯数字若紧邻中文全角标点,则其与标点之间不加空格,如:
有了 Markdown,可以不再用 Word。
- 行内代码的两端各添加一个空格。若行内代码紧邻标点符号,则其与标点之间不加空格
打开 Linux 虚拟终端,输入 `echo 'Hello World'`。
正文段落之间用一个空行来分隔,可以显得段落分明、结构不拥挤,如:
Markdown 是一种标记语言。在写作时,你的所有文字都是没有样式的纯文本,在其中插入若干 Markdown 标记后,被标记的文字便有了样式。
比如,在你所写的文字中,希望某一行的最终排版呈现一级标题的样式,那就给这行文字加个一级标题的标记;某个地方有两个字需要加粗,那就给这两个字加个粗体标记。
- 文章中每个段落的开头不要缩进
- 列表中嵌套列表时,内层列表使用 4 个空格进行缩进,如:
- 想要像上面那样在一个列表项中嵌入引用块,只要在 Markdown 中将引用块用 4 个空格缩进。除此之外,图片、代码块等元素也可以在列表下缩进
- 缩进时使用空格符,不用 Tab 符
中文排版时应全文使用中文全角标点,无论内容中是否包含英文词语。除非内容中包含完整的英文句子或段落,这种情况下英文内的标点使用半角标点。
网络文章排版时使用直角引号——单引号「」,双引号『』。通常先使用「」,在引号嵌套时才在内层用『』。
直角引号在自媒体中比较常见,但也会有一些争议。
在中文输入法状态下,可使用「Shift + 6」输入省略号。注意是 6 个点,而非 3 个点,如:
中文里常用的标点有逗号、句号、顿号、冒号……
在中文输入法状态下,可使用「Shift + -」输入破折号。注意该符号应占两个汉字宽度,如:
破折号,标示语段中某些成分的注释、补充说明或语音、意义的变化。 ——《标点符号用法》
在中文输入法状态下,可使用「Shift + `(ESC 键下方)」输入波浪线。可用波浪线表示数值的区间,如:
只要 10~20 分钟你便能掌握这篇文章的要领。
注意,日期时间或地名的区间用破折号表示,如
某班上海——北京的高铁的运行时间是 10:00——16:00。
作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