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成本解决网贷/信用卡债务压力的方案之如何避免严重的法律后果!
发布日期:2025-11-22 10:15 点击次数:199
一、关于债务的10大问题
目前中国负债人群正在逐渐暴涨,经济压力压得大部分人都快喘不过气了,甚至央行都在研究疫情三年内的逾期记录拟不再展示在征信中,可见这种负债的情况是有多糟糕!
相信很多负债人都经历过以贷还贷、pos机来回倒卡的焦虑,这个根本就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反而是导致债务的雪球滚的是越来越大!
然后开始有了停息挂账、债务重组、债务停催、折扣结清等服务,但是这里面的套路极其深,各种骗局防不胜防,因为债务人在负债压力较大的精神状态里是迷茫而焦虑,甚至是急躁,进而容易丧失辨别能力,所以很容易就被套路!
如果你也是这样的状态,请马上深呼吸调整下自己心情,好好厘清这几个问题,你会发现其实负债并不可怕,是有很多有效的解决方法:
1、如果一直不还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和法律责任?会涉嫌刑事责任么?
2、什么样的催收形式行为属于违法?该如何去取证?
3、如何去判定网贷机构是否合法?若是黑网贷可以不用还么?
4、套路贷可一分不还!都有哪些核心特征?
5、接到各式的催收短信和电话该怎么停催?(附具体的回复话术)
6、网贷或者信用卡和银行机构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会起诉?
7、怎么样才能让对方同意本金分期或者停缓?该如何协商和谈判?
8、听说申请个人破产成功后是不是可以不用还网贷或信用卡和银行贷款等债务?
9、市面上债务重组/折扣结清的套路和陷阱!
10、正确面对网贷信用卡和银行等贷款的债务困境的方法和解决思路
上述的10大问题你真正看完后,就会感觉这些困难其实是能自行解决的,我们的焦虑产生的根源是因为您的认知能力被太多不了解的信息所干扰,进而丧失了正确的判断能力!
二、需要承担的后果和法律责任
无力偿还债务的后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常从轻微的困扰到严重的法律风险,下面这个图您能清楚看到这个承担的后果和法律责任,是分阶段!
1. 催收骚扰
这是最快、最直接的后果。
1)第一阶段(温和提醒)
银行或平台自行通过短信、电话提醒还款。
2)第二阶段(高频催收)
逾期一段时间后,债权方可能将催收工作委托给第三方专业催收公司。
3)高频呼叫
每天数十个电话,甚至联系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在申请贷款时授权读取了通讯录)。
4)心理压力
催收人员可能会使用威胁、恐吓、侮辱性语言,给你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5)信息骚扰
向你的联系人发送关于你欠款的提醒信息。
前几年这些情况都非常严重,目前基本上很少了,但是肯定还是会存在爆通讯录以及通知家人或是你在平台上留下作为紧急联系人的朋友,具体后面会详细讲到该如何应对和协商谈判!
2.信用记录受损
这将对你未来的金融生活产生中长期影响,特别是后期需要贷款购房购车等金融消费需求!
1)征信污点
无论是银行信用卡还是大部分正规网贷,逾期记录都会被上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2)影响范围
一旦有了逾期记录,未来至少5年内(从还清欠款之日起算)你申请房贷、车贷、信用卡等都将极为困难,甚至会影响:
求职(部分金融、政府背景职位会审查征信)租房(一些房东要求租客提供征信报告)出行(如逾期严重,可能无法乘坐飞机、高铁等,如下文所述)
3.高额罚息与违约金
债务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1)罚息:通常在原有利率的基础上上浮50%。
2)违约金:按当期未还金额的一定比例(通常是5%)或固定金额收取。
3)复利计息:部分贷款会利滚利,让债务总额飞速增长。
但是也不用太焦虑,这些都是有方法和谈判技巧,能让债权方给您免除掉的!
4.法律诉讼与失信惩戒(会涉嫌刑事责任)
这是最严重的后果,主要针对正规的银行信用卡和合法网贷。
1)民事诉讼
债权方(银行、金融平台)可以向法院起诉你,要求你偿还债务。
若你败诉且未在判决书规定期限内还款,债权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依法查封、冻结、扣押你的银行存款、工资、房产、车辆等财产。
2)刑事责任风险(仅限于信用卡)
根据《刑法》第196条,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较大(通常指5万元以上),经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请注意:“恶意透支”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行为。如果你逾期后一直保持沟通,有还款记录,证明你不是恶意逃避,通常不构成此罪。
3)成为“失信被执行人”(老赖)
如果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法院可能会将你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这将带来全方位的限制:
消费限制:无法乘坐飞机、高铁、动车一等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禁止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子女教育限制:子女不得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职业限制: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融资限制:房贷、车贷等贷款申请会被拒绝。
看完这些后果也许你会觉得更加焦虑了甚至恐惧了,说明你的认知需要重新提升一下,很多人总是人云亦云,然后自己也陷入这个群体性错误认知里面,把自己的思维和情绪都聚焦到问题和困难的本身,而强者都是在看到这些困难后更多是往下思考:该如何才能去解决这些难题!
这些后果和法律责任的背后是法律和社会需要每个人对法律心存敬畏,对仁义礼智信心存赤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