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九个月逃兵案突破16万!兵力枯竭正将乌克兰防线推向深渊
发布日期:2025-11-21 08:43 点击次数:65
2025年10月初,乌克兰士兵在库皮扬斯克东部的泥泞战壕中用手机录制了一段视频:“我们每天后退500米,不是怕死,而是阵地上只剩30%的编制。”这段影像发布后不久,该阵地被俄军坦克突破。
与此同时,乌克兰检察总署的数据显示, 2025年前九个月逃兵案件已突破16万起 ,比战争爆发以来的总和还多出三分之一 。兵力枯竭与防线坍塌,正将乌克兰推向更深的困境。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的战场已成为乌军系统性衰退的缩影。
俄军在此向前推进了15公里,迫使乌军从库皮扬斯克、红利曼等地抽调预备队堵漏,导致全线吃紧 。俄军的战术从追求速战速决转为“磨盘式”消耗:通过多点施压、小部队渐进推进,削弱乌军轮换能力。
在库皮扬斯克城区,俄军已控制大半区域;红利曼方向的乌军面临逐步包围;谢韦尔斯克的补给线则被无人机火力切断 。乌军的兵力危机加剧了防线崩溃。前线部队每月净减少1万至1.5万人,其中多数是经验丰富的老兵 。
新兵员多为身体条件差、训练不足的后备人员,而逃兵现象的激增进一步瓦解了战斗力。一名北约顾问匿名透露:“许多乌军部队实际兵力不足编制的一半,无人机操作员短缺更让侦察和防御体系雪上加霜。”
俄罗斯的军工体系在制裁下展现出韧性。2025年上半年,其国防工业产量同比大幅增长,无人机、炮弹与导弹供应实现自足 。例如,“天竺葵-2”无人机成本控制在2万美元左右,而乌军拦截一枚此类无人机需消耗价值30万美元的防空导弹 。
这种成本不对称性让俄军能够持续发动饱和攻击。相比之下,乌克兰严重依赖外部援助。西方援助的武器装备中,有30%至40%在运输途中或因后勤滞后未能及时抵达前线 。同时,乌克兰经济陷入停滞,能源系统在俄军“脉冲打击”下濒临崩溃。
2025年冬季临近,供暖和电力供应问题可能引发人道危机 。俄军去年冬季对能源系统的打击模式若再次升级,乌克兰后方的承受力将面临极限考验。无人机已成为俄乌战场的关键变量。俄军通过蜂群战术突破传统防空系统,例如“Cerberus”系统支持光纤技术管理无人机集群,实现快速部署与协同作战 。
2025年7月,俄军单月发射超6000架无人机,数量为2024年同期的14.7倍 。这些无人机不仅执行侦察任务,还可实时引导炮兵火力,形成“侦察-定位-打击-评估”的闭环 。乌军虽尝试反制——如袭击俄军后勤铁路和化工厂——但无人机操作员短缺和维护滞后使其难以持久 。
俄军电子战部队每月可击落上万架乌军无人机,并破解其通讯系统 。战场制信息权正加速向俄方倾斜。俄军下一步行动已现端倪。北部战线聚焦库皮扬斯克-红利曼轴线,目标是撕开顿巴斯防御北翼;南部则推进波克罗夫斯克-古拉伊波列轴线,试图逼近第聂伯河 。
若这两方向突破成功,乌军可能被迫退守第聂伯河防线,这将是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地理退缩 。俄军的战略意图清晰:通过持续施压而非大规模进攻,迫使乌克兰在资源枯竭中接受谈判条件。2025年5月,俄乌在土耳其举行三年来首次直接谈判,但核心议题仍僵持不下 。
俄方要求乌克兰承认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并保持中立地位 。而乌方一旦退守第聂伯河,将失去主要谈判筹码。当前局势已形成恶性循环:前线溃退导致征兵压力增大,征兵引发民众不满,经济停滞又削弱战争潜力 。
俄军凭借人力与军工优势,稳步压缩乌军生存空间。正如一名俄军事专家所言:“现在可怕的不是俄军猛冲,而是俄军不再猛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