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意昂体育

热线电话:

国民党旧金山站上将苏文远1968年回大陆,他带回的关键情报,让两岸情报部门都为之震动!

发布日期:2025-11-23 11:02    点击次数:109

1968年冬,香港启德机场。

一架从旧金山起飞的民航客机降落,在舷梯下,苏文远,这位曾身居国民党中将高位的情报站长,神色平静地迈出了机舱。

在他身后,是三十年的谍海沉浮。

在他身前,是大陆情报人员的警惕目光和一触即发的政治漩涡。

苏文远此行,带回了一份尘封十年的绝密情报,它如同幽灵,潜伏在红色心脏深处。

没人知道这份情报是救命的解药,还是一把致命的匕首。

但所有人都清楚,一旦这份名单被证实,两岸情报体系都将地动山摇。

等待苏文远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无休止的审讯,以及潜伏在阴影中的死亡威胁。

01

接应苏文远的小组由三人组成,组长是代号“渡鸦”的林卫。

林卫三十岁出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起来更像大学教师,而非身经百战的资深情报员。

他的任务,是保证苏文远安全抵达北京,并从他口中撬出那个“足以震动两岸”的关键情报。

“苏将军,欢迎回家。”林卫伸出手,语气平静而客气。

苏文远的手掌粗糙而有力,他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回家?我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过这个词的分量了。”

从香港转机至广州,再乘坐专列北上,全程安保级别极高。

苏文远全程表现得极其配合,甚至可以说是过分地配合。

他回答了所有关于他在旧金山站生活细节的问题,从日常开支到人员架构,事无巨细。

然而,林卫知道,这些都只是外围信息,是苏文远用来掩盖真正目的的烟雾弹。

“苏将军,我们现在进入核心问题。”专列的隔音审讯室内,林卫将一份文件推到苏文远面前。

文件上是苏文远在旧金山站时期,负责处理的几宗小型间谍案的结案报告。

“这份报告显示,1962年,你曾下令处决了一名向大陆提供情报的“菜鸟”特工,代号“飞鱼”。”林卫的眼神锐利,“如果苏将军真心归来,为何要对我们的人下此狠手?”

苏文远拿起文件,慢慢翻阅,眼中没有一丝波澜。

“林组长,你看到的只是表面。”苏文远的声音沙哑,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感,“在特工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黑白。“飞鱼”的暴露,会牵扯出一条更深的线,甚至危及到我本人。为了保护那条更深的线,我必须做出取舍。”

他顿了顿,抬起头,目光直视林卫:“如果我当年没有杀“飞鱼”,我今天就不会坐在这里。”

林卫心头一震。

苏文远的意思是,他一直以来都是大陆的“暗子”,而他的所有行动,包括杀害“飞鱼”,都是为了伪装和潜伏。

但这种说辞,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绝对不能采信。

高层对苏文远这个级别的“回归者”,已经做好了他是“诈降”的准备。

“那么,苏将军说的“更深的线”,指的是什么?”林卫追问。

苏文远靠在椅背上,缓缓吐出一口气。

“指的是一个潜伏在你们心脏部位的幽灵。一个代号为“夜枭”的特工。他潜伏得太深,太久,甚至可能已经忘记了自己特工的身份。”

林卫握紧了手中的钢笔。

这是苏文远第一次提到真正的核心情报。

““夜枭”是十年前,由我亲手布置的棋子。当时的任务是等待,等待一个机会。”苏文远眼神变得凝重,“而现在,机会到了。”

他没有给出“夜枭”的具体身份,也没有透露其任务细节,只是扔出了一个足以让整个情报部门失眠的重磅炸弹。

林卫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苏文远在试探,也在为自己争取最大的谈判筹码。

这趟专列,正载着一个巨大的秘密,驶向未知的深渊。

02

专列抵达京郊的一处秘密安全屋。

这里戒备森严,所有的通讯设备都经过特殊处理,以防止任何信号泄露。

接下来的三天,苏文远每天都要接受十小时以上的审讯。

审讯内容涵盖了他三十年来所有接触过的 KMT 内部人员、资金流向,以及他所知道的美国情报机构动向。

苏文远口供的价值是巨大的,他提供了大量台湾内部高层权力斗争的细节,以及美方对东南亚政策的评估。

这些信息,任何一个都能被评为“一级情报”。

然而,林卫和上级关注的,只有“夜枭”。

“苏将军,你提供的这些信息,我们表示感谢。”林卫坐在他对面,语气客套而疏远,“但是,关于“夜枭”,你一直语焉不详。请理解我们的立场,一个高级别的特工,突然宣布携重要情报归来,却只提供一个代号,这让我们很难相信你的诚意。”

苏文远放下手中的茶杯,叹了口气。

“林组长,不是我不肯说,而是不能说。“夜枭”的身份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泄露给谁?这里是我们最安全的秘密据点。”林卫提高了一点声音,“难道苏将军认为我们内部也有问题?”

苏文远平静地看着林卫,目光中带着一丝怜悯。

“林组长,“夜枭”的级别,远超你的想象。他不是潜伏在某个基层部门的小特务,他是我们当年精心培养的“种子”,目标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影响你们的国家核心决策。”

苏文远的手指敲击着桌面,发出一声声沉闷的响动。

“我在旧金山,已经得知了“夜枭”被激活的消息。他即将执行的任务,是针对你们的“火鸟”计划。”

“火鸟计划?”林卫的呼吸猛地停滞。

“火鸟计划”是共和国正在秘密推进的一项国防尖端科技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果这个计划被破坏,对国家的安全将是灾难性的打击。

“苏将军,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林卫的声音冷了下来,带着明显的威胁,“如果你是在散布虚假消息,试图制造内部恐慌,那后果……”

“我清楚。”苏文远打断了他,眼神坚定,“我回来,就是为了阻止这件事。”

他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我手里有一份启动指令,和一份验证密电。只有这两样东西,才能证明“夜枭”的真实身份,以及他即将执行的任务细节。”

“拿出来。”林卫立刻要求。

“我不能给你们。”苏文远摇头,“林组长,你我都是干情报的。你觉得,如果我真的带着这么重要的东西,会冒着被旧金山站追杀的风险,一路带到这里,然后轻易交给你一个连我身份都怀疑的人?”

“我的信任,必须建立在你们的绝对安全保障之上。”苏文远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我需要见到你们最高级别的负责人,并确认我的安全。这份情报,关系到国家命运,不能有丝毫闪失。”

林卫沉默了。

他知道苏文远说的是实话。

如果苏文远真是潜伏多年的自己人,他携带的情报级别,确实高到林卫无法处理的地步。

但同时,这也可能是苏文远拖延时间,等待救援或者反扑的计策。

“我向上级汇报。但是苏将军,你必须给我们一个证明你身份的线索。至少,要证明你所说的“夜枭”是真实存在的。”

苏文远沉思片刻,然后用一种只有他们两人能听到的气音,说出了一串奇怪的数字和词语。

“辛亥,壬子,三尺青锋,白露为霜。”

林卫脸色骤变。

这串数字和词语,是解放前,我党地下情报系统用来验证身份的一种极度冷门的旧式联络暗号。

这个暗号在解放后,就已经彻底废弃,只有极少数老一辈情报人员才知道。

苏文远一个国民党上将,绝不可能知道这个。

除非……他是真正的“自己人”。

03

林卫走出审讯室,立刻向他的上级,情报局副局长张恒报告了苏文远提供的暗号。

张恒是位年近花甲的老情报工作者,听完这串暗号后,他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辛亥,壬子,三尺青锋,白露为霜”……”张恒低声重复着,他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遥远的光芒,“这是“青锋小组”的启动密语。五十年代初,我曾短暂接触过这个小组。他们是比普通特工更深入的“种子”,目的是在必要时,进行战略级的渗透和反间谍活动。”

“那么,苏文远是?”林卫心跳加速。

“如果他知道这串密语,只有两种可能。”张恒的目光穿透了安全屋的墙壁,“第一,他曾是青锋小组的成员,或者至少是联络人。第二,他从被捕的青锋小组成员口中,严刑逼供得到的信息,用来假冒身份。”

但张恒很快否定了第二种可能:“青锋小组成员在被捕后,全部壮烈牺牲,没有一人吐露过任何信息。这个暗号,只有我们内部存档的极少数人知道,绝不可能泄露给 KMT。”

这意味着,苏文远是“自己人”的可能性,高达九成。

林卫立刻组织人手,在尘封的档案室里寻找关于“夜枭”的蛛丝马迹。

“夜枭”这个代号本身就带着浓厚的 KMT 风格,但如果苏文远是“青锋小组”的人,那么“夜枭”必然是 KMT 针对大陆的一个重要部署。

经过四十小时不间断的搜索,他们终于在一份五十年代初 KMT 渗透计划的残缺档案中,找到了一个模糊的记录。

这是一份关于“天鹰计划”的行动摘要。

摘要中提到,派遣了一名“资质卓越、背景清白”的年轻人在大陆学习,伺机进入核心部门。

这名年轻人,在摘要中的代号,正是——“夜枭”。

“夜枭”的真实存在被证实了。

苏文远所言非虚。

“张局,苏文远说,“夜枭”的目标是“火鸟”计划。”林卫的声音带着焦虑,“我们必须尽快锁定他的身份,哪怕只是一个范围。”

“火鸟计划”涉及众多科研人员和军事专家,如果其中潜伏着一个 KMT 高级特工,那无疑是一场灾难。

张恒立刻下达指令,要求对所有参与“火鸟计划”的核心人员进行背景核查,重点是核查他们在 1950 年代初的经历和家庭背景。

林卫回到审讯室,发现苏文远正在阅读一份毛选。

他抬头,看到林卫凝重的表情,露出一丝了然的微笑。

“林组长,看来你验证了一些事情。”

““夜枭”确实存在。”林卫沉声说,“但是我们不知道他是谁。苏将军,现在情况非常紧急,“火鸟”计划正在关键阶段。请你立刻提供“夜枭”的身份和激活指令。”

苏文远摇了摇头:“还不行。你们还没有给我足够的安全保障。”

“你已经证明了你的身份!现在不是谈条件的时候!”林卫有些急躁。

“恰恰相反,现在才是谈条件的时候。”苏文远语气坚定,“我暴露了“夜枭”的存在,我已经成为 KMT 和美国情报机构的眼中钉。我需要你们承诺,在任务结束后,保证我和我的家人的绝对安全。”

“我们可以承诺!”

“承诺不够。”苏文远站起身,走到窗边,看向窗外阴沉的天空,“林组长,我已经把命交到你们手上了。我需要见张恒局长,当面交接情报。而且,这个安全屋不安全。”

林卫愣住了:“不安全?这里是……”

“这里是你们已知的,最安全的地方。”苏文远冷笑一声,“但如果“夜枭”的级别真如我所说,他会知道我回来,也知道你们会把我关在哪里。我不能冒险,一旦我被灭口,“夜枭”将永远成为一个谜。”

苏文远的要求十分合理,林卫的心脏猛地一沉。

这个安全屋确实是局里常用的,如果“夜枭”真的渗透到了高层,那么这里的坐标,对他而言可能并非秘密。

“我要求转移。”苏文远眼神坚决,“转移到你们从未用过的,一个面向大海的、可以随时撤离的地点。在那里,我才会给你们真正的身份信息。”

林卫知道,苏文远这是在为自己留一条后路,也是在为情报留一条生路。

他向上级汇报。

张恒局长权衡利弊后,同意了苏文远的要求。

“告诉苏文远,我们会将他转移到代号“海豚”的秘密基地。那是我们在沿海地区一个新建的、尚未投入使用的观察哨。绝对安全。”张恒在电话里命令道。

“海豚”基地,位于渤海湾畔,地理位置偏僻,安保系统都是最新布置的。

转移计划,定在次日凌晨。

04

转移计划被命名为“夜行”。

林卫亲自带队,动用了三辆高度伪装的车辆,并布置了多重诱饵。

他们从安全屋出发,没有走常规路线,而是穿行于京郊的荒野小路,以最大限度地甩开潜在的跟踪者。

苏文远坐在第二辆车的后座,神色平静,但眼神中却透着一丝难以察觉的紧张。

他知道,这趟旅程,将决定他三十年潜伏的成败。

车队在夜色中疾驰。

林卫坐在前排,不断通过耳机向后方汇报路况。

“沿途一切正常,没有发现尾随车辆。”

“保持警惕,注意路边是否有异常停靠。”

车队驶入一段长达五公里的盘山公路,这条路一面是山体,一面是悬崖,是极易设伏的地段。

林卫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就在车队即将驶出盘山公路时,意外发生了。

前方的第一辆诱饵车,突然发生剧烈爆炸!

轰隆——

火光冲天,爆炸的冲击波将碎石和焦黑的零件抛向半空。

“敌袭!全体戒备!”林卫大吼一声,立刻命令司机将车停下。

他们被伏击了。

而且对方的火力配置极其专业,第一击就精准地摧毁了诱饵车,显示出对方对转移路线了如指掌。

“苏将军,趴下!”林卫拔出手枪,准备战斗。

子弹如同雨点般从山体高处倾泻而下,打在防弹车身上发出刺耳的“砰砰”声。

“他们不是 KMT,也不是美方。”苏文远突然沉声说,“他们的火力太集中,目标太明确,就是为了阻止我到达“海豚”。”

林卫心中一凛。

如果不是 KMT 或美方,那只剩下一种可能——“夜枭”已经察觉到了危险,并动用了他潜伏的力量。

这意味着,苏文远说的一切都是真的,而且“夜枭”的能量,比他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他已经渗透到足以拦截情报局转移行动的层面!

“我们必须冲出去!”林卫喊道。

司机试图调转车头,但后方也传来了枪声。

他们被夹在中间了。

林卫拉开车门,冒着枪林弹雨,向苏文远所在的第二辆车冲去。

他必须保证苏文远的安全,他是解开“夜枭”谜团的唯一钥匙。

林卫刚跑到第二辆车旁,一枚火箭弹拖着火光划破夜空,精准地命中了他们所处的山体。

巨大的震动让车辆侧翻。

碎石和泥土像洪水一样倾泻而下。

林卫被震得头晕目眩,耳朵嗡嗡作响。

他挣扎着爬起来,看到苏文远所在的车门已经扭曲变形。

他奋力拉开门,苏文远半躺在座位上,额头上鲜血直流,显然是被爆炸的碎片击中。

“苏将军!坚持住!”林卫试图将他拉出来。

“晚了……”苏文远的气息微弱,他知道自己撑不住了。

他用尽最后的力气,紧紧抓住了林卫的衣领,将嘴凑到林卫耳边。

“听着,林卫。”他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命令感,““夜枭”……是……是“玉雕师”。”

“玉雕师?这是什么代号?”林卫急切地问。

苏文远没有回答,他只是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出了一串奇怪的、毫无逻辑的词语。

“北山……春风……十岁……”

他的手无力地垂下,眼神中的光芒迅速熄灭。

05

苏文远死了。

林卫的心脏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

他唯一的目标,唯一的线索,就这样在他眼前断了。

林卫顾不上悲伤,他检查了苏文远的遗体,确认他已经停止呼吸。

他必须在伏击者赶到之前,带着苏文远留下的信息撤离。

“撤退!立刻撤退!”林卫对着对讲机大吼。

伏击者似乎也知道他们的主要目标已经达成,火力逐渐减弱。

林卫带着几名受伤的队员,艰难地从山路另一侧撤离。

返回安全屋的路上,林卫的大脑一片混乱。

“夜枭”的身份,被苏文远临死前的一句话,再次锁进了迷雾之中。

“玉雕师?北山、春风、十岁?”

林卫重复着这几个词语。

它们毫无逻辑,既不像是 KMT 的代号风格,也不像我党的暗号体系。

“玉雕师”也许是一个职业,也许是一个爱好,甚至可能只是一个外号。

“北山”可能是一个地名,也可能是一个姓氏。

“春风”和“十岁”则更令人困惑,它们代表着时间?

地点?

还是一个关键事件?

林卫立刻向上级汇报了苏文远牺牲的消息,以及他临死前留下的“玉雕师”和那串神秘的词语。

张恒局长听完汇报后,安全屋内的气氛降至冰点。

“我们损失了苏文远,这是巨大的失败。”张恒声音沉重,“但我们至少确认了两点:第一,苏文远是真的,他用生命换来了情报。第二,“夜枭”已经觉醒,他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他的力量,足以刺穿我们的防线。”

“张局,“玉雕师”,这到底是什么?”林卫疲惫地问道。

张恒在房间里踱步,他突然停下。

““玉雕师”,不是代号,而是一种身份识别。”

“身份识别?”

“在 KMT 潜伏体系中,如果特工的身份极高,为了防止泄密,他们的档案和真实身份会被切割。“玉雕师”,可能是指“夜枭”的真实职业,或者他家庭的传承。”张恒推测。

“那“北山”、“春风”、“十岁”呢?”

“这更像是一段记忆,一个只有“夜枭”和苏文远才知道的共同经历。”张恒闭上了眼睛,“现在,我们必须迅速将“火鸟”计划的核心人员与这三个词语进行匹配。”

林卫立刻召集了所有的情报分析员,将这三个关键词作为新的筛查标准,重新审视所有“火鸟”计划核心人员的背景资料。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秒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击着所有人的神经。

“火鸟”计划的启动进入倒计时。

如果不能在计划启动前揪出“夜枭”,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一个小时后,分析员们脸色苍白地递上了一份报告。

在数千名科研人员和专家中,只有一个人的背景资料,与“北山”、“春风”、“十岁”存在微弱的联系。

那个人,正是“火鸟”计划的核心科学家之一,陈敬之教授。

他曾是留学归国的顶尖人才,德高望重,背景清白,是公认的爱国科学家。

然而,报告中有一项不起眼的记录:陈敬之教授的故居,位于北山路。

而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变故——他的父亲因病逝世,发生在他十岁那年的春天。

北山。

春风。

十岁。

三个词语,一个巧合,指向了共和国最受尊敬的科学家。

林卫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

如果陈敬之是“夜枭”,那么他潜伏得实在太完美了。

但“玉雕师”呢?

陈教授是物理学家,与玉雕毫无关系。

“继续查!查陈敬之教授的家族背景,追溯到解放前!”张恒的命令果断而冰冷。

很快,新的信息传回:陈敬之的祖父,在民国时期是苏州有名的玉雕大师。

陈敬之儿时曾跟随祖父学习过一段时间的玉雕技艺,但后来因为求学,放弃了。

玉雕师。

北山。

春风。

十岁。

所有的碎片,都指向了同一个名字:陈敬之。

林卫的手心开始出汗。

这个秘密一旦揭开,将是他们情报局成立以来最大的丑闻,也是对国家安全最致命的威胁。

他们必须行动,在陈敬之教授执行“夜枭”的指令前,将他控制住。

林卫看了看表,距离“火鸟”计划的最终启动,只剩下不到八个小时。

他们需要一个决定性的证据。

苏文远虽然死了,但他留下的关键情报,已经将他们引向了深渊的入口。

林卫拿起电话,声音颤抖着,向张恒报告:“张局,所有证据都指向了陈敬之教授。我们现在需要确认,“夜枭”的任务,到底是什么?”

陈敬之,一个被所有人尊敬的科学家,真的是潜伏数十年的特工吗?

如果他是,他的任务,又将如何毁灭“火鸟”计划?

06

张恒局长听完林卫的汇报,沉默了足足五分钟。

房间里的空气凝固了,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

“陈敬之教授……如果这是真的,那苏文远带来的情报,价值就远超一座金山。”张恒的声音压抑而沙哑,“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紧急预案。但行动必须秘密进行,不能惊动任何人,尤其是不能让陈敬之教授察觉。”

“火鸟”计划的启动仪式就在六小时后,地点位于京郊的地下指挥中心。

陈敬之教授作为项目总工程师,此刻正在指挥中心进行最后的系统检查。

林卫带领一支精锐的特工小队,迅速前往地下指挥中心。

他们的任务不是抓捕,而是监视,寻找陈敬之教授执行“夜枭”指令的证据。

在路上,林卫反复思考苏文远留下的信息。

苏文远提到了“启动指令”和“验证密电”。

“夜枭”的任务,绝不是简单的物理破坏。

以陈敬之的地位,他能接触到的是核心的数据和系统。

林卫忽然想起了一件被忽略的事情:苏文远在旧金山站时,曾负责管理一套 KMT 内部使用的“逻辑炸弹”系统。

这种系统不会造成物理损伤,而是通过植入错误的逻辑参数,在关键时刻导致整个系统运算崩溃。

如果“夜枭”的任务是植入“逻辑炸弹”,那么他会在最后时刻,向系统传输一条看上去无害,实则能引发连锁反应的“错误指令”。

“立刻联系指挥中心,调取陈敬之教授最近三天内所有与外部的通讯记录,包括无线电波段和内部邮件。”林卫对着通讯器命令道。

同时,他们开始追查 KMT 在旧金山站的资金流向,试图找到与“逻辑炸弹”相关的线索。

一个小时后,新的情报传回:

KMT 旧金山站,在苏文远“叛逃”前一个月,曾通过一家空壳公司,向香港的一家小型电子元件供应商转账了一笔巨额资金。

这笔资金的用途,被伪装成了购买一批稀有矿物样本。

但林卫知道,这笔钱,很可能是用于购买或维护“逻辑炸弹”的传输设备。

“传输设备?”林卫的目光锁定在指挥中心的平面图上。

陈敬之教授的办公室,距离主控计算机房只有不到五十米的距离。

“夜枭”的指令,应该就是在这个时间段发送的!

林卫带领特工小队,潜入了地下指挥中心的外围区域。

他们通过通风管道和维修通道,成功避开了常规安保人员的视线,抵达了陈敬之教授办公室正上方的夹层。

透过狭窄的观察口,林卫看到了陈敬之教授。

陈教授正坐在办公桌前,他没有在看复杂的图纸,而是在用一台老旧的打字机,打着一份看似无关紧要的报告。

但林卫的注意力,被桌面上的一件东西吸引了——一个用木盒装着的微型收发器。

它伪装成一个老式的收音机,但那闪烁的指示灯,显示它正在进行高频次的短波发射。

“就是它!他在发送指令!”林卫的心脏狂跳。

“准备突袭!不要让他有时间销毁证据!”

就在林卫准备下令破门而入时,他突然停住了。

如果陈敬之教授意识到自己暴露,他可能会立刻启动“逻辑炸弹”,导致整个系统提前崩溃。

他们需要的是证据,和阻止指令的发送。

林卫冷静下来,他观察着陈教授的动作。

陈教授打完最后一行字,将那份报告拿在手中,然后对着收发器,做了一个奇怪的手势。

他没有说话,而是用手指在桌面上敲击了三短一长,再两短一长的摩斯密码。

这是“夜枭”的验证密电!

“阻止信号!”林卫立刻命令,“启动干扰!”

特工立刻在夹层启动了定向信号干扰器,强大的电磁波瞬间覆盖了陈教授的办公室。

陈敬之教授脸色一变。

他猛地抬头,看向天花板,眼神中不再是温文尔雅,而是特工独有的冰冷和警惕。

他暴露了。

07

陈敬之教授以惊人的速度,将桌上的收发器一把抓起,冲向房间角落的壁炉。

他打算销毁证据。

“破门!”林卫大吼。

特工们用爆破装置炸开了办公室的门。

林卫冲进去时,陈敬之正试图将收发器扔进壁炉。

林卫飞身扑了上去,将陈敬之死死压制在地。

“陈教授!你被捕了!”

陈敬之教授挣扎着,他的力量和爆发力根本不像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

“放开我!你们在干什么!我是总工程师!”陈敬之教授咆哮着,声音里充满了愤怒和惊恐。

“总工程师?还是“夜枭”?”林卫按住他的手臂,将他手中的收发器夺了过来。

收发器外壳被摔碎,露出了里面复杂的电路板和微型存储芯片。

“苏文远将军临死前,给了我们答案。”林卫看着陈敬之教授,眼神中充满了失望和痛惜,““玉雕师”,“北山”,“春风”,“十岁”。陈教授,你潜伏得太深了。”

听到苏文远的名字,陈敬之教授的挣扎停止了。

他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苏文远……他回来了?”

“他用生命揭露了你的存在。”林卫冷冷地说。

陈敬之教授突然大笑起来,笑声沙哑而凄厉。

“哈哈哈哈!苏文远!好一个苏文远!他终究还是背叛了信仰!”

“信仰?”林卫将他翻身,用手铐将他铐住,“你的信仰,就是要毁灭我们国家的未来吗?”

“毁灭?”陈敬之教授眼神里充满了狂热,“不,我是在纠正一个巨大的错误!“火鸟”计划的成功,只会让海峡两岸的隔阂更加深重!我们本该是统一的!”

林卫没有理会他的政治宣泄,他将注意力集中在收发器上。

“报告!芯片里有数据残留!”技术人员立刻报告。

“是指令吗?”

“是的!它是一串复杂的逻辑代码,被伪装成了系统校准参数。如果它在主系统启动前植入,将会导致“火鸟”计划的导航系统在发射后三分钟内,完全失效!这将导致整个火箭偏离轨道,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林卫倒吸一口凉气。

这是最恶毒的破坏方式,它不会留下任何人为破坏的痕迹,只会让人以为是技术故障。

“指令发送了多少?”林卫急切地问。

“信号被干扰,只发送了不到 10%。”技术员擦了擦汗,“但剩下的 90% 必须立刻清除!我们必须将主控系统与一切外部连接断开,进行彻底的排查!”

林卫立刻命令指挥中心切断所有非必要的通讯和数据连接,并让技术团队对核心系统进行紧急排毒。

陈敬之教授见自己的计划败露,情绪开始激动。

“你们拦不住的!这只是第一步!我手里还有一张底牌!”

“底牌?”林卫立刻警惕起来。

“苏文远以为他知道一切?他太天真了!”陈敬之教授冷笑着,““夜枭”不是我一个,我们是一个小组!代号“双翼”!我负责技术,另一人,负责执行!”

林卫震惊得说不出话。

苏文远只提到了“夜枭”,却不知道这背后是一个组织!

“另一个人是谁?他潜伏在哪里?”

陈敬之教授却闭上了嘴巴,无论林卫如何审问,他都拒绝开口。

时间紧迫,林卫必须在“双翼”的另一人行动前,找到他。

08

林卫立刻将审讯陈敬之教授的任务交给其他人,自己则带着收发器的残骸和陈教授的口供,回到安全屋向张恒汇报。

““双翼”……苏文远的情报还是不完整。”张恒敲击着桌面,脸色铁青,“现在,“火鸟”计划的技术危机暂时解除,但我们面临着更大的执行危机。如果另一个人负责执行破坏,他很可能就在指挥中心内,而且拥有极大的权限。”

林卫将之前筛查陈敬之教授背景的资料再次拿出来,重新审视。

“陈教授是“玉雕师”,这代表了他的家族背景。那么另一个人,代号“双翼”的另一半,会是谁?”

他们分析了“双翼”这个代号的含义。

双翼,意味着辅助、协同,或者是在 KMT 潜伏体系中,拥有与“夜枭”同等甚至更高权限的人。

“让我们回到苏文远。他为何会知道陈敬之是“夜枭”,却不知道“双翼”的存在?”张恒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也许苏文远是被 KMT 蒙在鼓里的?”林卫推测。

“不。”张恒摇头,“如果苏文远是“青锋小组”的人,那么他的级别,至少和陈敬之相当。他不可能不知道“双翼”。”

林卫突然想起苏文远在旧金山站时,曾经处理过的一件小事。

“苏文远在 1965 年,曾向上级报告,旧金山站的一名女联络员,代号“飞燕”,因私吞经费被处决。”

““飞燕”?”

“是的。当时我们觉得这是 KMT 内部的腐败事件,没有在意。”林卫翻阅着档案,“但是,“飞燕”这个代号,和“夜枭”、“双翼”,似乎都在一个体系内。而且,“飞燕”的丈夫,当时是“火鸟”计划的后勤保障组组长。”

这个线索,像一道闪电划破了林卫的思维。

“飞燕”的丈夫,后勤保障组组长,名叫周志新。

后勤保障组,虽然不涉及核心技术,但他们负责整个指挥中心的物资调配、人员进出和安全检查。

如果周志新是“双翼”的另一半,他完全有能力在不接触核心系统的情况下,进行致命的物理破坏。

“周志新,他在指挥中心做什么?”林卫立刻查询周志新的位置。

“报告,周志新目前正在指挥中心的燃料加注区进行最后的检查。这是“火鸟”计划的关键一环。”

燃料加注区!

如果周志新在燃料中做手脚,或者在加注过程中制造意外,后果将比逻辑炸弹更可怕。

林卫立刻意识到,苏文远不是不知道“双翼”,而是他提供的情报,就是指向周志新的!

“苏文远知道,如果他直接说出两个名字,目标太大,容易引起警觉。他只说了一个“夜枭”,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术层面,然后用“飞鱼”的案子引导我们注意“飞燕”,从而找到周志新!”林卫恍然大悟。

苏文远用自己的死,完成了最精妙的布局。

“立刻通知指挥中心,以安全检查的名义,控制周志新!绝对不能让他靠近加注区!”张恒命令道。

但一切,似乎都慢了一步。

09

当林卫的特工小队赶到地下指挥中心时,周志新已经被控制住了。

然而,情况却比想象的更糟。

“报告!周志新在被控制前,引爆了加注区的管道!”现场指挥官脸色铁青地报告,“不是大规模爆炸,而是一种缓慢的泄露。他用一种特殊的化学药剂,腐蚀了关键的燃料输送管道。”

这种腐蚀是缓慢的,在短期内不会被察觉。

但一旦“火鸟”计划启动,燃料加注的压力达到峰值时,管道就会爆裂,引发灾难性的事故。

周志新被捕后,表现得比陈敬之教授更加狂热。

“你们来不及了!燃料已经开始加注!一旦压力上升,它会像火山一样喷发!这是对你们傲慢的惩罚!”周志新疯狂地笑着。

林卫冲到周志新面前:“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和“飞燕”,你们究竟图谋什么!”

周志新冷静下来,眼神中充满了仇恨。

“我们图谋什么?我们图谋统一!我们图谋让海峡两岸不再分离!”

“荒谬!你们的行为只会让国家陷入危机!”

“危机?我们是在创造机会!”周志新冷哼一声,“苏文远那个叛徒,他以为他能阻止这一切?他不过是我们计划中的一个弃子!”

“弃子?”林卫皱紧眉头。

“你以为苏文远是自己人?”周志新的脸上露出了极度嘲讽的笑容,“苏文远,他只是一个被我们利用的棋子。他知道“夜枭”的存在,是因为他是“夜枭”的直接上线。他回来,是为了给你们传递一个假信息!”

林卫心中一震。

难道苏文远真的是诈降?

“他传递的假信息是:“夜枭”的任务是逻辑炸弹。而真正的任务,是物理破坏!他将你们的注意力都引向了陈敬之,为的就是给我争取时间!”周志新得意洋洋。

林卫的额头冒出冷汗。

如果周志新说的是真的,那么苏文远从头到尾,都是 KMT 的特工,他利用自己的“回归”,为“双翼”的执行者周志新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

然而,林卫很快捕捉到了一个致命的逻辑漏洞。

“如果苏文远是你们的人,他为什么要说出“玉雕师”、“北山”、“春风”、“十岁”这些只有他自己才知道的身份信息,将你们暴露?”林卫盯着周志新。

周志新的笑容僵住了。

林卫继续逼问:“如果苏文远是你们的人,你们为何要在盘山公路上伏击他?他携带的情报,对你们更有利!”

周志新的眼神里闪过一丝慌乱。

“那是意外!是 KMT 内部的派系斗争!”

“不,那不是派系斗争。”林卫声音坚定,“那是你和陈敬之教授,害怕苏文远真的将你们的身份和任务全盘托出,所以你们决定灭口!”

林卫看着周志新,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

“苏文远将军,他不是 KMT 的人,也不是纯粹的“青锋小组”。他是被 KMT 派遣,却早已被我们策反的“三面间谍”!”

苏文远知道“夜枭”和“双翼”的存在,但他无法直接提供全部信息。

他知道,一旦他被捕或被杀,这些信息就会被 KMT 销毁。

所以,他选择了一条最危险的路——假装带着重要情报“回归”,引诱 KMT 内部的“夜枭”和“双翼”浮出水面。

他故意将所有信息都集中在陈敬之身上,让林卫的团队去抓捕陈敬之,从而忽略了周志新。

而当周志新发动物理破坏时,林卫通过苏文远提供的“飞燕”线索,才能在最后关头锁定周志新。

苏文远用自己的死,让潜伏了二十年的“双翼”小组彻底暴露!

“立刻对加注区管道进行抢修!立刻!现在!”林卫大吼,他知道,这是苏文远用生命争取来的时间。

10

抢修工作争分夺秒地进行着。

“火鸟”计划的启动进入最后三小时倒计时。

技术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进入加注区,对被腐蚀的管道进行紧急更换。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也是对苏文远牺牲的尊重。

最终,在启动前一小时,管道抢修完成。

腐蚀剂被完全清除,所有系统恢复正常。

“火鸟”计划,得以安全顺利地启动。

共和国的国防尖端科技项目,在两名潜伏特工的破坏下,最终有惊无险地完成。

苏文远,这位国民党旧金山站的上将,用一次看似“叛逃”的回归,为祖国揭露了一个潜伏极深的高级间谍组织。

当林卫和张恒局长再次审视苏文远的档案时,他们发现了一个隐藏在最底层,只有张恒这个级别才能接触到的绝密档案。

档案显示:苏文远,原名李明远,在 1948 年被我党秘密派遣至国民党内部,代号“孤鸿”。

他一路潜伏,步步高升,最终成为 KMT 情报系统的高层,目的是为了在关键时刻,提供战略性情报。

他并非“青锋小组”成员,但他知道“青锋小组”的密语,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

他知道“夜枭”和“双翼”的全部计划。

他知道,只有他本人“回归”,才能引出这两个隐藏极深的棋子。

而他在盘山公路上的“遇刺”,也证实了,那并非 KMT 派系斗争,而是“夜枭”和“双翼”在知晓苏文远已回大陆后,为防止他泄露全部真相,而采取的灭口行动。

“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最完美的反间谍战。”张恒局长看着“李明远”的档案,长叹一声。

苏文远,或者说李明远,他带回来的情报,不仅是“夜枭”和“双翼”的身份,更是对整个 KMT 潜伏体系的一次致命打击。

由于“双翼”小组的暴露,大陆情报部门顺藤摸瓜,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彻底清除了围绕“火鸟”计划周边潜伏的十余名次级特工,确保了国家安全的基石稳固。

苏文远被秘密追认为“烈士”,他的名字和功绩,永远地被尘封在了共和国的最高机密档案中。

林卫站在渤海湾畔,海风凛冽。

他望着远处的海岸线,那里曾是苏文远要求转移的“海豚”基地。

他知道,苏文远的回归,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死亡之旅”。

他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共和国的平静。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情报战线的英雄,注定是孤独而无名的。

但他们的功绩,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深处。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